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08期

经皮置入心室分隔装置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黄雷;李彤;刘迎午

关键词: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常见的病因仍然是缺血性心脏病.作为心肌损伤和随后瘢痕化的结果,心肌梗死后心脏发生病理性重构.特别是前壁心尖区更容易发生梗死后局部的显著扩张和室壁张力增大.左心室重构是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衰和不良结局的强预测因素之一[1-3].有研究显示心肌前壁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时生活质量差、频繁住院,平均生存期4.1年[4],年病死率12% ~ 17%,多死于心原性猝死或左心室功能衰竭[5].延缓或逆转病理性左心室重构的疗法均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结局.生活方式改变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效果有限,特别是在患者已存在左心室前壁心尖部运动异常时.再血管化治疗只对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或有存活心肌组织的患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