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第12期文章
  •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Enbrel,EB)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大鼠心功能不全和心室重构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EB组(n=30):给予致心力衰竭剂量ISO后再给予EB治疗;ISO组(n=30):给予ISO后不给予EB治疗;对照组(n=10):不给予任何处置.8周后,随机从各组选取存活大鼠8只,进行......

    作者:李为民;甘润韬;孙桂芳 刊期: 2002- 12

  • 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猝死七例报告

    1986年12月~2000年12月长海医院病理科共做尸检430例,术后因肺动脉栓塞而猝死的共有7例(1.63%),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38~65(平均52.43)岁.......

    作者:冯丹;王建军 刊期: 2002- 12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Amplatzer伞封堵成功一例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合并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治疗棘手且死亡率高.我们用Amplatzer房间隔伞成功封堵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乐丰;王红石;杨新春;邹阳春;周旭;王明生;吴雅峰;栾与英;连勇 刊期: 2002- 12

  • 进一步促进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迅速健康发展

    1977年Gruentzig在世界上开展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新纪元.在此后的20多年中,以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为主体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

    作者:高润霖 刊期: 2002- 12

  • 全国第八届射频消融疑难病例研讨会纪要

    ......

    作者:孙英贤;邹德玲;李铁军 刊期: 2002- 12

  • 心率依赖性室内四支阻滞

    患者男,87岁,以反复晕厥3年、病情加重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入院后安装DDD型起搏器,症状缓解,无晕厥发作.入院时描记的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距为0.54s(频率110次/min),为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延长,由于延长程度不同,呈长R-R与短R-R交替现象,故为不典型文氏现象,终造成P波下传受阻,引起QRS波的脱落.......

    作者:潘大明;徐雁丹 刊期: 2002- 12

  •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对离体动脉壁成像的探讨

    识别可能发生破裂的高危冠状动脉斑块和引导介入治疗,均需对冠状动脉微结构进行微米量级的评估.传统的血管造影、血管镜甚至血管内超声,因成像深度或分辨率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分辨率可达微米量级的非侵入性横断面成像方法,不需切除组织标本,成像可达到或接近组织病理水平.国外学者已应用OCT技术在体外对处......

    作者:叶小钧;柯元南;周玉杰;薛平;王磊;高湔松 刊期: 2002- 12

  • 心脏起搏器远程随访系统的临床应用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必须定期随访,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必要时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保证起搏器发挥其功能.发现电池耗竭时,应及时更换起搏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然而,定期到医院随诊,对外地患者很不方便,还需花费交通、住宿等额外费用,给患者增加负担.我院于1998年在国内率先应用了心脏起搏器远程随访系统,介绍如下.......

    作者:华伟;王方正;张澍;张奎俊;马坚;姚焰;楚建民;陈柯萍;孙瑞龙;陈新 刊期: 2002- 12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近20多年中取得迅速发展.1977年Gruentzig首先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临床,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新纪元.随着经验的积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PTCA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并发症逐渐减少,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与药物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疗效的比较已经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所证实.......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刊期: 2002- 12

  • 全国第三次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注册登记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1999~2001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发展趋势.方法凡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均填写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统一印发的表格,根据表格提供的资料对1999~2001年我国完成的PCI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1年共注册PCI病例总数36098例,来自全国范围内112所医院,其中1999年8000例,2000年11753例......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 刊期: 20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