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第12期文章
  • α1受体参与不同血供状态心肌凋亡蛋白调控的研究

    α1受体的活化状态与不同血供状态心肌细胞凋亡相关,但其机制不清,我们从凋亡蛋白的变化来探讨.......

    作者:方宏;冯义柏;方盈 刊期: 2004- 12

  •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后胶原重构的影响

    本研究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观察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B1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ACEI)对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

    作者:韦金儒;刘唐威;吕立文;李醒三 刊期: 2004- 12

  • 新疆维吾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以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为对象,通过分子遗传水平进行维吾尔族基因多态性研究,寻找种族异质性,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冠心病的相关性.......

    作者:艾力曼·马合木提;迪丽努尔;卡丽毕努尔;祖菲亚;沙根;刘华 刊期: 2004- 12

  •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肝移植术中病肝切除和供肝血流恢复有时存在着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肝脏及肝外器官会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和结构的损伤,肝脏缺血后再恢复血流,血液从肝静脉回到右心房,心脏为接受肝缺血再通后血液的第一站.因此探索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并发心脏的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以寻找减少损伤、增加机体抗损伤的方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NOS、c-fos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冯艳;王红梅;张建龙;赵嵘;张岩 刊期: 2004- 12

  • 阿奇霉素治疗冠心病肺炎衣原体感染临床研究

    研究业已证明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CHD)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PCR)法测定阿奇霉素治疗后CHD患者Cpn-DNA检出率,探讨Cpn感染与CHD发病的关系及早期抗感染在CHD中的治疗干预效果.......

    作者:李涛;许香广;宋爱娟;王逢春;黄建平;张国良;李松;方卫华 刊期: 2004- 12

  • 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房颤动诱发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动物: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2),腹主动脉结扎组(AB组,n=12)和腹主动脉结扎+依那普利组(AB-E组,n=12).AB-E组于术后第2天加喂依那普利(20mg·kg-1·d-1放于饮水中);C组和AB组常规喂养.......

    作者:刘英明;卢才义;朱智明;高连如;王志国;李泱;徐斌;王士雯 刊期: 2004- 12

  • 通心络对实验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重构的抑制作用

    以往认为新生内膜过度增生是导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管再狭窄形成的根本原因,但近来研究发现血管重构在再狭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唐元升;朱兴雷;罗静;刘莹;耿庆信;马晓静;陈良华 刊期: 2004- 12

  • 血红素氧合酶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形态的关系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HO-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形态的关系.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少有一支主要血管腔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136例纳入该研究.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变血管数量分为单支病变组(61例)和双支病变组(45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再按照病变处斑块的形态分为Ⅰ型病变组(53例)、Ⅱ型病变组(70例)、Ⅲ型病变组(1......

    作者:陈宋明;李玉光;王东明;卢成志 刊期: 2004- 12

  • 高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589例高血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分析hs-CRP与血脂、血糖、血压、腹围的关系;同时测定了299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217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443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判断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分析hs-CRP与IMT、L......

    作者:聂海;祝之明;闫振成;倪银星;赵志钢;张刚;杨华 刊期: 2004- 12

  • 经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灌洗预防心包缩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心包腔内尿激酶灌洗结合心包引流能否预防感染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方法1993~2002年入选的94例感染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其中化脓性心包炎34例,结核性心包炎60例,病程均短于1个月),男44例,女50例,年龄为9~66(45.4±14.7)岁.依入选次序随机进入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皮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或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心包引流).心包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纤......

    作者:崔翰斌;陈新义;崔长琮;姚晓伟;王军奎;寿锡凌;刘新宏;官功昌 刊期: 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