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7期文章
  • 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的联合方案对男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或美托洛尔两种降压方案对男性高血压病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洛地平(5mg/d)+厄贝沙坦(150mg/d)组(F+I组,64例);非洛地平(5mg/d)+琥珀酸美托洛尔(47.5mg/d)组(F+M组,59例).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治疗第0、24周用国际男性性功能问卷(IIEF)评价患者的性功能,同时用放射性免疫法测血清睾酮和性激素结合......

    作者:杨陇权;余静;马瑞新;刘培君;郭雪娅;李秀丽;常鹏;胡浩;赵锋;白锋 刊期: 2011- 07

  •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临床及造影结果的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CF)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通过TIMI血流分级法和TIMI帧数法联合判断,入选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但存在SCF的患者共140例,对照组为连续性入选同期行CAG证实心外膜冠状动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140例.入院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作者:戴宇翔;李晨光;黄浙勇;仲昕;钱菊英;刘学波;葛雷;樊冰;王齐冰;张峰;黄东;姚康;马剑英;朱明辉;葛均波 刊期: 2011- 07

  • 载脂蛋白A5对冠心病的影响

    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HDL-C参与体内胆固醇逆向转运,将外周细胞堆积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转化清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HDL-C水平降低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载脂蛋白是一类能与血浆脂质结合的蛋白质,对血浆脂蛋白代谢起决定性作用,载脂蛋白(apo)A5是新近发现的新型载脂蛋白,与TG代谢密切相关.......

    作者:何成毓;林玲;李洁琪;杨大英;曹慧平 刊期: 2011- 07

  • 22q11微缺失综合征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22q11微缺失综合征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07例不同表型的临床疑似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22q11微缺失的检测.分析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心导管检查.结果共确诊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39例.22q11微缺失综合征的患病率在非综合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为1.6%,在综合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为5......

    作者:秦玉峰;解春红;杨建滨;吴鼎文;邵洁;赵正言 刊期: 2011- 07

  • 电磁场与自主神经介导犬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旨在观察电磁场对窦性心率、房室传导和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将犬迷走神经干置于0.043kHz(2.87μG,n=5)和2kHz(0.34μG,n=6)的电磁场,以频率20Hz、脉宽0.1ms、刺激电压范围为1~8V刺激迷走神经干,观察基础状态、迷走神经干刺激和暴露电磁场2~3h刺激迷走神经干时的心率、房室传导阻滞(AVB)和房颤诱发率变化.结果暴露0.043kHz(2.87μG)电磁......

    作者:张玲;王洪斌;周祁娜;马艳红;宋伟;左明;卓梅;杨尚磊;陈华;侯月梅 刊期: 2011- 07

  • 基质交感分子1对大鼠内皮祖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基质交感分子1(STIM1)基因后对内皮祖细胞(EPC)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腺病毒阴性对照组(NSC组)、大鼠STIM1干扰腺病毒载体转染组(si/rSTIM1组)及大鼠STIM1干扰腺病毒载体与人重组STIM1腺病毒载体共转染组(si/rSTIM1+hSTIM1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源性EPC,用构建好的STIM1干扰腺病毒载体和人重组STIM1腺病毒载体进行转......

    作者:况春燕;黄岚;喻杨;邓梦杨;王逵;钱德慧 刊期: 2011- 07

  • 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但是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规范用药的患者都能获得一致的临床疗效,于是有人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概念.尽管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个体的遗传基因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结合近年文献对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依彤;谢翔 刊期: 2011- 07

  • 基质交感分子1与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仍不完全清楚,目前以离子通道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较多.新近研究发现基质交感分子(stromalinteractionmolecule,STIM)1作为钙库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channels,SOC)的感受器,通过调控钙离子内流,影响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等生物学行为,参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作者:况春燕;黄岚 刊期: 2011- 07

  • 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

    目的评估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9月行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新生儿11例.患儿年龄3~13(8.20±2.90)d,体重3.00~3.88(3.41±0.29)kg.根据血管造影结果选择冠状动脉支架和球囊,支架准确定位后充盈球囊扩张支架.术后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检查超声心动图和正侧位胸片,记录支......

    作者:徐玮泽;夏呈森;张泽伟;李建华;周银宝;俞建根 刊期: 2011- 07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导管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导管消融术病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冷冻组67例,射频组237例,比较两组成功率、慢径完全阻断率、房室传导阻滞率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消融成功率(冷冻组98.5%与射频组97.0%,P=0.820)、慢径完全阻断率(冷冻组98.5%与射频组91.6%,P=0.088)、房室传导阻滞率(冷冻组......

    作者:丁亚辉;屈百鸣;车贤达;俞坚武;王长华;王慧 刊期: 2011-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