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第8期文章
  •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心脏病理学特征

    目的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心脏病理学特征,并比较其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969年4月至2013年10月北京医院病理科资料库的系统解剖资料,共纳入60~99岁的老年HFpEF病例154例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病例49例,比较二者心脏病理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HFpEF患者冠心病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作者:柴坷;王华;李莹莹;罗瑶;方芳;刘东戈;杨杰孚 刊期: 2017- 08

  • 地市级医院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在我国地市级医院建立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以实时心电图远程传输系统为核心,“120”急救为纽带,以地市级镇江地区为中心,建立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所辖的8个二级医院区域化协同救治STEMI网络,总结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建立前(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80例)及建立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74例)STEMI救治时间节点......

    作者:赵阳;梁仪;徐良洁;王中群;刘培晶;严金川 刊期: 2017- 08

  • 法洛四联症外科根治术后患者的肺动脉瓣功能分析

    目的了解法洛四联症外科根治术后存活患者的肺动脉瓣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随访的263例外科根治术后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44例;患者年龄(33.2±11.5)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14~17岁组(14例)、18~29岁组(100例)、30~39岁组(61例)和≥40岁组(87例);根据有无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将患者分为......

    作者:龙愉良;潘文志;詹智;金沁纯;周达新 刊期: 2017- 08

  • 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术前尼可地尔组服用尼可地尔10mg,对照组则服用安慰剂.术后尼可地尔组患者继续服用尼可地尔5mg/次、3次/d,对照组继续服......

    作者:王云鹏;张云;孙一荣;孙泽刚;左兆凯;冯泽瑞;常方圆;许迎春;陈保增;叶岩岩 刊期: 2017- 08

  •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高脂饮食的摄入是导致全世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人群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环境与宿主自身因素结合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及多样性[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串联因素调节了环境及宿主自身变化对MS发生发展的影响,直接的证据就是在肥胖者中菌群组成随患者体重变化而变化.同时宿主自身......

    作者:田凤石;刘勇 刊期: 2017- 08

  • 心力衰竭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21世纪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对心衰的认识与描述可追述到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的有关记载,《素问·逆调论》日:“人有逆气不得卧而喘……”.发达国家资料显示,心衰患病率为1.5%~2.0%,70岁及以上人群≥10%.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1].随着我国......

    作者:杨杰孚;王华 刊期: 2017- 08

  • 心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心血管影像技术作为心脏病学科发展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并指导和优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2].我国的心血管影像技术从无到有,从早期单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发展到目前不断创新并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心血管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我国心血管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葛均波;戴宇翔 刊期: 2017- 08

  • 高血压的发展历史、进展现状及未来预测

    一、通过观察性研究对高血压形成初步认识1896年一位意大利儿科医生ScipioneRivaRocci,发明了上臂血压测量的方法.1905年俄国医生NicolaiKorotkoff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简单且相对可靠的血压测量方法,时至今日仍在沿用.但是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死于未治疗的高血压,苏联斯大林元帅也死于高血压并发症,当时并不知道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雷寒;黄玮 刊期: 2017- 08

  •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结构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脏血液动力学异常,终导致心力衰竭.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在≥75岁老年人中其发病率高达13.3%[1].传统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虽然可以延缓心脏重构,但无法阻止病变瓣膜本身引起的机械性功能障碍,不......

    作者:王建安 刊期: 2017- 08

  •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研究在我国已有92年的历史,以“atherosclerosis,China”作为关键词检索美国PubMed网站刊载的文献,截至本文拟稿时,共有7063篇,其中仅1篇发表在1962年,其余均发表在1977年至今,表明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AS研究基本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AS研究的历史、展示重大研究亮点并展望今后的发展道路.......

    作者:张运;陈文强 刊期: 201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