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的大动脉炎患者289例(大动脉炎组),并从西京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选取年龄和性别与大动脉炎组相匹配的健康者280例(对照组).另外,根据Kerr评分将大动脉炎患者分为活动组(Kerr评分≥2分,180例)和非活动组(K......
作者:李治琴;郑朝晖;杜望磊;庞琳烜;李颖;吴振彪;朱平 刊期: 2018- 09
-
紫杉醇增强缺氧预处理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紫杉醇是否能够增强心肌缺氧预处理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损伤组、缺氧预处理组、紫杉醇组和紫杉醇联合缺氧预处理组(均n=6),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心肌细胞微管结构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另外,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并分为缺氧再灌注损伤组、缺氧预处理组、紫杉......
作者:郭海;郑敏;焦玉蓓;郑宏 刊期: 2018- 09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信号通路促糖尿病血管钙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据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约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至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可能超过6.42亿[1].约11%的中国人患有糖尿病,其中包括很大比例的未确诊者[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累......
作者:马文琦;刘乃丰 刊期: 2018- 09
-
先天免疫信号分子在高血压心脏重构中的研究进展
心脏重构是导致心力衰竭(心衰)、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先天免疫应答涉及复杂的级联反应:多种系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迅速识别病原体或损伤因子,导致细胞因子的合成及分泌增加,参与协调宿主的防御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致病信号的保护性应答,通常是快速且特异的,一旦信号解除后便终止.然而,在机体内过度激活或抑制先天免疫的状态下,炎症......
作者:熊婷;杨鑫泉;刘雪松;吴悠;王竟悟;张荣;唐珊;王大新 刊期: 2018- 09
-
侵蚀斑块表面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主要原因.传统观念认为易损斑块是具有大的脂质核心、薄纤维帽及大量巨噬细胞浸润等特征的斑块,其破裂后造成突发管腔内血栓形成从而引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1].1994年vanderWal等[2]首次发现血栓可在斑块纤维帽不破裂的情况下形成,这类斑块被称为侵蚀斑块.之后,1996年Farb等[3]发现,......
作者:彭瑞;王芳;丛祥凤;陈曦 刊期: 2018- 09
-
不同性别人群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参加2006至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研究对象98961名.研究对象年龄(51.1±12.6)岁;男性78908名(79.7%),女性20053名(20.3%).每年记录1次研究对象的脑出血发病情况,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随访结束后比较男性脑出血与女性脑出血发病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性别......
作者:袁金环;陈朔华;付珊珊;马梦莹;李姗姗;时瑞霞;张芮英;杨鹏;吴寿岭;李云;尹素凤 刊期: 2018- 09
-
血压130~139/80~89 mmHg不能轻视
2017年,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从140/90mmHg(1mmHg=0.133kPa)降至130/80mmHg,将130~139/80~89mmHg定义为1级高血压,将≥140/90mmHg定义为2级高血压[1].2018年6月公布的新版欧洲高血压指南,尽管仍以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或正常血压(120~129/80~84mmHg)定义这一血压范围,与理想血压......
作者:王继光;程艾邦 刊期: 2018- 09
-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的辩证关系说起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是冠心病诊治的主要措施.目前,PCI的适应证主要是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的结果.但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是决定冠心病治疗策略的关键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技术仅能对病变的解剖学进行评价,而不能直接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正确认识冠状......
作者:王建安 刊期: 2018- 09
-
中国人群长期血压变化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长期血压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入选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CMCS)中参加1992—1993年和2007年2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的研究对象5752人.根据2次调查中的血压水平进行分组.采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15年血压变化与20年急性心血管事件、急性冠心病事件和卒中事件风险的关系.结果入选的5752人中基线血压......
作者:韩雪玉;齐玥;赵冬;王薇;王淼;孙佳艺;刘军;李岩;刘静 刊期: 2018- 09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目的分析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结构特征.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8周龄,适应性饲养1周.按随机数字表法以体重为标准分成2K1C模型组(n=8)和假手术组(n=8),2K1C模型组大鼠在左侧肾动脉中段套内径为0.2mm的银夹,假手术组大鼠分离左侧肾动脉但不钳夹.每周固定时间采用尾套法测定并记录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同时测定大鼠的体重和体温并记录.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较术前基准值上升3......
作者:秦磊;王占黎;冯月;陈珍珍;于慧 刊期: 2018- 09
动态资讯
- 1 QT间期延长综合征伴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一例
- 2 盐敏感性高血压病患者静脉盐水负荷后血管紧张素Ⅱ的受抑状态与心钠素及钠代谢
- 3 伴有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特征
- 4 西拉普利防治心房颤动犬心房重塑的实验研究
- 5 药物洗脱支架对血管内皮再生及血小板激活的影响
- 6 冠状动脉造影、经冠状静脉窦造影、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指导左心室起搏导线置入的研究
- 7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若干操作技巧
- 8 奥默毕赤酵母菌感染致人工生物瓣膜心内膜炎一例
- 9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扭转机制
- 10 冠状动脉左主干异常开口于肺动脉一例
- 11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 12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速的射频消融
- 13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过早搏动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律失常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4 国产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 15 历史是一面镜子
- 16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 17 心血管影像学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 18 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的几点浅见
- 19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比剂所致肾功能损害影响的关系
- 20 鱼骨刺破左心室致心包填塞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