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静脉注入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心室颤动17例疗效观察
我们对1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顽固性心室颤动(室颤)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旨在观察其做为急救用药的疗效。1.对象与方法:17例均为AMI后原发性室颤患者,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54.1(38~72)岁,其中前壁梗死11例,下壁梗死3例,前壁+下壁梗死3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应用胺碘酮前,所有病例平均电除颤3.3(2~8)次,并静脉应用足量利多卡因无效。胺碘酮(法国Labaz厂生产)......
作者:张晓光;姜志安;肖文良;赵维江;王士昌 刊期: 2001- 01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因心跳呼吸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曾被列为禁忌证。其原因与心肺复苏导致可见或非可见性创伤有关。我们在充分评估病情,权衡利弊基础上,对13例AMI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施行了尿激酶(天普洛欣,UK)溶栓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3例AMI患者,男12例,女1例;年龄48~67岁。10例在入院后发生心跳呼吸骤停,3例于入院前发生,复苏成功后转入CCU病房。停搏时间平均......
作者:张言镇;郭松鹏;李善孝;赵新祥;蔡跃红;李秀云;刁秀芳;坚永彬 刊期: 2001- 01
-
扩张型心肌病102例临床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发病情况、病情演变和临床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1999年1月间住院的DCM患者102例。DCM采用WHO/ISFC(1995)标准作出诊断,部分患者还做心肌活检(3例)、冠脉造影(6例)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常见心脏病。外周血白细胞肠道病毒核糖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血清柯萨奇B病毒中和抗体用微量板法,上述二者合称病毒标志物......
作者:张修伟;杨英珍;王齐冰;陈瑞珍;何梅先;童步高;蔡乃绳;李高平;沈学东;陈灏珠 刊期: 2001- 01
-
反义硫代寡核苷酸对小鼠体内柯萨奇病毒B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心肌炎发病的影响
柯萨奇病毒B3(CVB3)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病原,CVB3所致Balb/C小鼠急性心肌炎模型稳定,为在机体筛选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观察针对CVB3RNA5'非编码区(5'NCR)nt581-601序列的反义寡核苷酸(AODN)在小鼠体内对CVB3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心肌炎发病的影响。......
作者:齐秀英;李晓眠;李梅;刘民;张国际 刊期: 2001- 01
-
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疗效评价
索他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兼Ⅲ类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迄今应用于心律失常治疗已10余年,但其对快速型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报道尚少。本研究将其用于治疗快速型房颤并对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及QT变化进行自身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卢顺麟;陆也福;徐旦 刊期: 2001- 01
-
直接和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缩血管肽。ET-1是目前所知作用强的亚型。然而,有关ET-1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直接和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再灌注对ET-1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贾三庆;彭建军;胡大一;李田昌;王乐丰;杨明;陈方;张宇晨 刊期: 2001- 01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胺碘酮对其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及胺碘酮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资料与方法:CHF患者20例,心功能(NYHA)Ⅲ级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8~69岁,其中冠心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功能Ⅳ级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3~70岁,其中冠心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均除外急慢性感染、肝肾肺疾患......
作者:姚恒臣;冯桂芹;孔祥泉;张颖新;王英丽;高航;侯新华;侯岩芳 刊期: 2001- 01
-
我国血脂异常治疗现状的调查
目的了解高脂血症患者经过3个月以上恒定治疗后,各项血脂的变化及其达到规定目标水平的情况。方法从北京、广州及上海17家医院100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历中收集所需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各项血脂平均值为总胆固醇6.5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0mmol/L,甘油三酯2.8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7mmol/L,治疗后分别为5.56、3.40、2.11和1.3......
作者:寇文* 刊期: 2001- 01
-
培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首剂低血压反应差异的临床研究
目的检验关于“并非所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开始应用时均引起低血压反应”的假设。方法多中心的随机开放药物平行对照试验。281例经选择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随机接受首剂培哚普利2mg(n=144)或依那普利2.5mg(n=137)。基线时,服药后10h内每0.5h测血压1次。血压由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结果平均动脉压的大下降值分别为:培哚普利组(1.37±1.09)mmHg(1mm......
作者:林曙光;陈鲁原;苏诚坚;曾昭华;李广镰;曾冲;王景峰;谭桂明;梅克治;韦建瑞;陆东风;李国强 刊期: 2001- 01
-
硝酸酯、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及其合用超声心动图试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硝酸酯、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及其合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AMI)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AMI患者31例,于发病后7~14(10±3)d行硝酸酯、小剂量Dob及其合用2DE试验,后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RV)术成功,术后6个月左右(167±18)d复查2DE。用16节段半定量分析法对左室各节段收缩运动和增厚情况给予分级记分。将2DE试验所检的存活心肌与......
作者:杨跃进;胡奉环;高润霖;尤士杰;王燕武;李雪芝;姚康宝;陈纪林;徐义枢;陈再嘉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
- 1 国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基金会患者管理的整合指南解读
-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方法及应用价值
- 3 钙调蛋白激酶Ⅱ抑制剂对心肌肥厚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4 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促进大鼠衰竭心肌生长因子表达、改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 5 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室造影前后左室舒张末压差值比较研究
- 6 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 7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Kit3.4和Kv4.3基因表达的研究
- 8 心脏病患者心包组织分泌内皮素的研究
- 9 胸主动脉支架术治疗Bentall术后夹层动脉瘤一例
-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的血流动力学机制
- 11 Brugada心电图征伴Epsilon波一例
- 12 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临床应用
- 13 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家兔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 14 微小RNA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参与心血管疾病病理形成的研究进展
- 15 影响冠心病患者肾动脉支架术后血压改善的临床因素
- 16 急诊经导管干细胞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 17 线粒体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18 镁与极化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9 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折
- 20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家兔肌浆网钙ATP酶、蛋白激酶A及磷酸酶1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