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襻利尿剂对心力衰竭患者血钠的影响
目的:观察使用襻利尿剂前后心力衰竭(心衰)伴水潴留的患者血钠的变化,分析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1378例心衰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筛选,终入选满足使用襻利尿剂且体质量1周内减轻≥1kg的患者259例。按体质量减轻量分为A组(1kg≤体质量减轻<3kg)、B组(3kg≤体质量减轻<5kg)和C组(体质量减轻≥5kg)。分析各组间基线资料是否有差异,......
作者:管宇;吴学思;徐敏;吴佳慧 刊期: 2014- 07
-
植物甾醇酯奶粉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添加植物甾醇酯的低脂奶粉能否有效降低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年龄40~70(60.28±6.98)岁。LDL-C在3.4~6.0mmol/L的女性和男性志愿者(19名男性,40名女性)以顺序方式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29)或植物甾醇组(n=30),试验周期为6周。植物甾醇组奶粉采用添加了植物甾醇酯的低脂奶粉(每日摄入2......
作者:孙建琴;徐丹凤;谢华;王彦;陈敏;常锡峰;潘逸茹;刘渊;薛惠君;赵虎;陈艳秋;肖菲 刊期: 2014- 07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CD147表达水平及其 rs8259 T/A 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CD147表达及其3′非编码区(UTR)rs8259T/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ACS患者182例及328例正常对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进行基因型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检测CD147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其他危险因素计算C......
作者:毛郁;严金川;王翠平;王中群;刘培晶;袁伟 刊期: 2014- 07
-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微小 RNA-126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中微小RNA-126(miR-126)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探讨miR-126是否可成为CCC形成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连续入选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中单支血管狭窄≥95%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成2个亚组......
作者:聂晓敏;苏利霄;周雅婧;赵迎新;史冬梅;刘宇扬;周志明;周玉杰 刊期: 2014- 07
-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Pro731 Ser 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联系。方法研究病例资料收集于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利用高通量测序对1个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26个致病基因进行筛查,发现的变异通过Sanger测序验证。在家系成员中筛查发现的致病突变,对突变携带者的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包括先证者在内13例携带MYH7基因Pro731Ser错义突变,疾病与突变共分离。其他家系成员和......
作者:赵新涛;吴亚杰;陈伊;冯新星;宋莹;王怡璐;邹玉宝;王继征;邵一兵;惠汝太;宋雷;王旭 刊期: 2014- 07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外周动脉栓塞的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外周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456例住院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外周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患病率;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无栓塞、外周动脉栓塞和脑栓塞组),比较其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外周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该组患者中,发生外周动脉栓塞事件204例,患病率为1.1%;5132例发生脑栓塞,患......
作者:常三帅;常栋;邱接;孙巧冰;张树龙;夏云龙;杨延宗;高连君 刊期: 2014- 07
-
亲环素A小干扰RNA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亲环素A(cyclophilinA,CyPA)小干扰RNA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ApoE-/-小鼠颈动脉硅胶圈置入法快速建立动脉粥样斑块模型,然后将小鼠分为CyPA小干扰RNA慢病毒载体治疗组(CyPA-RNAi-LV组)和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载体对照组(NC-GFP-LV组),采用局部注射法将10μl(1.0×108TU/ml......
作者:严金川;李瑛;王翠平;袁伟;王中群 刊期: 2014- 07
-
梅毒致双侧冠状动脉开口狭窄一例
患者男性,53岁,因“间断胸疼5年,加重1个月”入院。5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骨后闷痛,休息2min后可自行缓解,症状多于剧烈运动时发生,就诊于我院心内科门诊,以不稳定性心绞痛收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冶游史。吸烟30年。20余年前曾因车祸外伤,有过输血史。查体前额部可见陈旧外伤瘢痕,全身皮肤未见明显皮损改变,心肺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无神经系统病理体征。......
作者:杨航;成兴华;张喆;万峰;解基严 刊期: 2014- 07
-
干细胞的一种新来源--尿液
干细胞(stem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为干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不断自我更新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多潜能干细胞来源问题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新研究发现,尿液是一种完全无创的细胞来源,主要用于疾病辅助诊断和检测疾病的相关标记物。1972年,人们首次从新......
作者:朱文根;贺文凤;洪葵 刊期: 2014- 07
-
过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犬术后内皮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术后封堵器表面内皮化的影响。方法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在18只实验犬中建立直径为(6.0±0.2)mm的房间隔缺损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实验犬分为正常组及过大组(每组各9只实验犬),正常组置入直径8mm封堵器,过大组置入直径12mm封堵器。术后3、6、14个月分别处死实验犬,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封堵器表面的内皮化进程。结果4只实验犬在术后1个月左右死亡。正常......
作者:张婷婷;张玉顺;万陈;成革胜;王军;和旭梅;杜亚娟 刊期: 2014- 07
动态资讯
- 1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例
- 2 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2年治疗观察/老年高血压性肾损害的观察
- 3 中国人群心电图时间参数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 4 高血压病患者胆囊动脉组织中端粒酶和P53抑癌基因的变化
- 5 代谢综合征对非左心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影响
- 6 葡萄籽原花青素预防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 7 高血压病患者动脉顺应性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8 代谢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 9 Shone综合征致急性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和脑出血一例
- 10 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
- 11 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扩张程度对预后影响的造影和血管内超声随访
- 12 理阿诺碱增强雷帕霉素诱导的内皮生长晕细胞功能并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Thr495)的磷酸化水平
-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的变化
-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无影响
- 15 碎裂电位指导下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
- 16 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心房颤动自主复律与药物复律的比较
- 17 心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18 第14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纪要
- 19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表面重建在主动脉弓畸形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 20 经皮经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