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急性胸痛缺血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目的为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正常且心电图ST段无明显偏移的中国急性胸痛人群,建立一种缺血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就诊的胸痛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包括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正常且心电图ST段无明显偏移等)患者的基线资料.研究终点为就诊后3个月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即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因死......
作者:马春朋;刘晓丽;王庆胜;聂绍平 刊期: 2018- 02
-
不同干预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干预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方法,将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4家协作医院按1∶1的比例分为4组,即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宣传台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向患者发放宣传台历)、宣传教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和联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向患者发放宣传台历,并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从2012年4月......
作者:刘军;王薇;刘静;王瑛;齐玥;孙佳艺;赵冬 刊期: 2018- 02
-
β-氨基丙腈饮水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
目的应用β-氨基丙腈(BAPN)饮水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方法C57B1/6J小鼠(3周龄,雄性)40只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BAPN0.2g·kg-1·d-1组、BAPN0.4g·kg-1·d-1组和BAPN0.8g·kg-1·d-1组,每组10只小鼠.对照组给予普通饮水,3种不同剂量的BAPN组分别给予0.2、0.4和0.8g·kg-1·d-1的BAPN饮水4周.每周应用小鼠......
作者:高艳香;刘瑜婷;张亚运;邱娇娇;赵婷婷;于长安;郑金刚 刊期: 2018- 02
-
经皮介入肺动脉瓣植入后心内膜炎一例
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劳累后呼吸困难就诊,超声心动图提示为法洛四联征纠治术后肺动脉瓣严重反流伴右心增大,于2015年11月6日收入院.患者18岁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征后行外科纠治术,术后病情稳定.入院检查:静息状态下经皮血氧饱和度98%,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胸部增强CT证实周围肺动脉分支无狭窄及其他血管畸形,肺动脉瓣环直径25mm.......
作者:张佑俊;潘欣;王承;马兰 刊期: 2018- 02
-
血小板mRNA和微小RNA转移对血管细胞功能的影响
血小板是一类在止血和炎症反应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微小无核细胞.一直以来,血小板细胞被研究者认为是巨核细胞的残留物,这个残留物尽管无核,但是它包含完成信号依赖的翻译所必需的全部成分[1-3].研究揭示,循环中血小板是通过受体识别暴露的内皮下组织与血管损伤部位结合,从而结合受体和释放血小板微粒体识别激活血小板[1].病理生理条件下血小板微粒体的分泌能够促使血栓形成的应答效应增加从而有助于调节血栓形成.研究......
作者:罗宇霖;吴剑波;罗茂 刊期: 2018- 02
-
肠道微生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二者共同作用的一系列疾病统称,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超过50多种疾病都有证据表明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1-3],而肠道微生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菌群结构紊乱,扰乱宿主基础代谢过程,从而诱导冠心......
作者:闫坤涛;刘寅;高静 刊期: 2018- 02
-
肌肉减少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进展
肌肉减少症是指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质量下降和功能减退.高龄、骨骼肌废用、营养不足、全身慢性炎症、合成代谢障碍等均与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与肌肉减少症可合并存在,使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死亡率增加.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心血管病及肌肉减少症患者数量攀升,由此带来的老年人丧失劳动力与活动能力等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作者:沈涛;杨佩雷;阿克胡·阿勒马斯;李丹;赵威;高炜 刊期: 2018- 02
-
天津市1999至2015年脑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1999至2015年天津市居民脑梗死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特点,为脑梗死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统计天津市居民199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脑梗死死亡率.天津市户籍人口信息来源于天津市公安局.分析脑梗死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之间分布的差异.结果(1)1999至2015年天津市脑梗死死亡粗率......
作者:王德征;薛晓丹;张辉;徐忠良;张颖;宋桂德;王冲;江国虹 刊期: 2018- 02
-
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强化降脂策略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以致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1].据估计,2015年全球约有4.227亿心血管病患者[2],而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高达2.9亿[1].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而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超重/肥胖等均为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1].大量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心血管病发病机制中起......
作者:霍勇 刊期: 2018- 02
-
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残余风险:高脂蛋白(a)血症
心血管病残余风险通常指经现行标准的防治措施后已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达标,血压和血糖得到控制,但心血管病发病和事件风险依然存在,残余风险也不能消除.因此,在控制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不断发现心血管残余风险,积极进行干预和管理,对进一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cardiovascular......
作者:温文慧;匡泽民;王绿娅 刊期: 2018- 02
动态资讯
- 1 血清对氧磷酶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 2 基于吸入伊洛前列素的联合治疗策略挽救合并严重右心衰竭肺高血压的探索
- 3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及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 4 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5 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肌炎患者的线粒体DNA突变
- 6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7 心脏直视手术前颈动脉支架术的初步探讨
- 8 Judkin's导管与TIG导管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 9 直接PCI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
- 10 尾加压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
- 11 缓慢性心律失常及起搏器治疗对血压的影响
- 12 微小RNA-223-3p通过调节Rps6kb1/HIF-1α信号通路抑制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
- 13 3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 14 双旁路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多种传导一例
- 15 不同体质指数的高血压人群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检出率的研究
- 16 21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结果分析
- 17 定量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18 无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碎裂QRS波的关系
-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 20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