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11期文章
  • 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在老年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D-dimer)结合临床风险评估在老年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对疑患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5岁)进行Wells评分、分组(低风险组、高风险组)及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分别使用传统临界值(500μg/L)及年龄校正临界值[(年龄×10)μg/L]进行统计.除Wells评分<2且D-二聚体为阴......

    作者:张舜欣;李俊来;刘萃;谭国娟;曹晓林;王节 刊期: 2013- 11

  • 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21例行CRT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62.5±11.2(49~82)岁.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和斑点追踪成像测定左室同步性、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并根据临床表现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心功能分级.CRT临床有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NYHA心......

    作者:陆娟;戴敏;钱大钧;张常莹;曹黎君;王如兴 刊期: 2013- 11

  •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

    目的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手段,分析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因冠心病或疑诊冠心病在我院3个月内同时行CCTA和ICA检查的患者,排除既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冠状动脉病变按16节段分析,比较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2组患......

    作者:高扬;吕滨;侯志辉;曹慧丽;于方方;蒋世良;戴汝平 刊期: 2013- 11

  • 血红素氧合酶-1在空气细颗粒物PM2.5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清除剂(钛试剂,Trion)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对空气细颗粒物PM2.5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生物作用的影响,探讨HO-1在PM2.5致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复苏由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37℃、5%CO2条件下正常培......

    作者:杨竞路;吕吉元;张明升;秦纲;李彩萍 刊期: 2013- 11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增殖和再生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缺血时段心脏不同部位心肌细胞增殖变化,探讨增殖发生时间和部位、分布特点及增殖细胞是否与心脏干细胞有关联及其在修复损伤心肌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n=44)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n=20)开胸置缝线而不结扎.于术后第3、5、7、14和60d处死大鼠(第7和14天两组各9只,其余各组均为5只),采集左......

    作者:廖占玲;王炳银;刘峰 刊期: 2013- 11

  • 地高辛过量引发右冠窦瘤破裂一例

    患者男,49岁,睡眠中突然出现胸闷、心悸,伴大汗,并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来我院急诊以“急性冠状脉综合征”于2010年6月22日凌晨收入我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高达150/100mmHg(1mmHg=0.133kPa),未规律用药,近2个月误将地高辛当做降压药服用,地高辛0.25mg2次/d,无其他用药史,近期无心悸、恶心和呕吐等不适史;发病前无用力过度、情绪激动、饱餐等情况.查体......

    作者:张文琪;刘国晖;高冬梅;李冰;杨萍 刊期: 2013- 11

  • 冠状静脉窦经永存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锁骨下静脉一例

    患者男性,50岁,因“发作性心悸9年”入院.心悸发作无明显诱因,每月发作1~5次,每次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短数秒钟,长约3h,皆自行终止.偶伴头晕,无黑朦、晕厥.多次心电图检查均诊断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速频率为210次/min左右.既往无心脏病史.人院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超声心动图未显示心脏结构和血流异常.临床诊断为特发性房速.计划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并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指引......

    作者:杨龙;郑亚西;蒋清安;田野;张羽坤;叶芸;覃智芳;杨天和 刊期: 2013- 11

  • 巨大右冠状动脉瘤-右室瘘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患者男性,35岁,因发热1周入院,1周前受凉后发热,体温高39.7℃,在社区诊所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滴(具体名称和剂量不详),发热好转.因听诊有“心脏杂音”,建议至上级医院继续诊治,遂人我院.既往史:有吸烟嗜好,偶尔饮酒,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5/79mmHg(1mmHg=0.133kPa),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

    作者:张治平;沈菲;刘成伟;苏晞;符竣;陈绪发 刊期: 2013- 11

  • 慢性肾脏疾病与心房颤动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慢性心脏病发病率的增高,因患房颤住院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1].而慢性肾脏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增加了1倍,其所带来的公共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2].除外需要考虑慢性肾脏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外,高风险的心血管事件是这类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证实慢性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二者存在明显的双向联系[3-4].“......

    作者:梁卓;王玉堂 刊期: 2013- 11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

    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抗血栓治疗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内容之一.抗血栓治疗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在抗凝治疗中临床常用的传统口服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以华法林为代表)疗效确切,但存在药理作用不可预知、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剂量、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出血风险增加等不足,使得临床治疗复杂化,患者依从性差.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公布的一项对全球不同地区高危心房颤动......

    作者:袁祖贻;胡大一 刊期: 2013- 1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