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水平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水平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参加“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2002年危险因素调查的1541例北京地区45~74岁队列人群中资料完整的1471人(男性688人,女性783人)作为研究对象.Lp-PLA2活性水平采用比色法进行检测.对男女两性的Lp-PLA2活性水平以及Lp-PLA2活性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作者:贾张蓉;赵冬;齐玥;王薇;王淼;孙佳艺;秦兰萍;刘静 刊期: 2013- 11
-
静息心率对非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非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NO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至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510例职工中空腹血糖≤7.0mmol/L、无糖尿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资料及静息心率测量资料完整、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90mmHg、无高血压病史、未使用降压药物、未服用调脂药和β受体阻滞剂的48926例职......
作者:吴寿岭;刘小雪;朱晨蕊;魏晓明;李慧英;杜鑫;林黎明;李俊娟;刘妍 刊期: 2013- 11
-
心房颤动一级预防策略的知与行我们能做什么?
20世纪末EugeneBraunwald已预言,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房颤)将逐渐成为人类心血管疾病中的“二大流行病”,房颤患病率将明显增高.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导致严重的病死、病残后果,长期以来人们对房颤的治疗和研究从未懈怠,心律-心室率控制的对照研究,射频消融、器械治疗的进展,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问世,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的开发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尤以射频消融已是光灼四......
作者:戚文航 刊期: 2013- 11
-
2013HRS/EHRA/APHRS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是一组有潜在恶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疾病,大部分由参与调控心脏动作电位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这些患者的心脏结构大多正常,又具有猝死高风险,大大增加了其诊治的难度.近,由美国心律学会(HRS)、欧洲心律学会(EHRA)和亚太心律学会(APHRS)共同制定首个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颁布[1],为该综合征的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提供依据.该共识的撰写......
作者:洪葵;刘欣;胡大一 刊期: 2013- 11
-
医学整合 全程关爱
实现有效、及时、安全、平等和以患者为中心的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终日标.尊重患者的价值观、选择权与需要、协调和整合不同专业的医疗服务、以患者能理解的语言与其交流、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控制疼痛、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缓解其恐惧和焦虑、做出决策时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保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保证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要求.“整合的医疗服务模式(integrated......
作者:杜昕;马长生;胡大一 刊期: 2013- 11
-
第三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暨全国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训班于2013年9月14日在广州举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春盛教授等6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以及500余名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
作者:易绍东;向定成 刊期: 2013- 11
-
组建联盟 凝聚正能量
2013年4月19日由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及其分支学术机构欧洲心血管预防和康复协会(EuropeanAssociationforCardiovascularPreventionandRehabilitation,EACPR)发起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临床实践全球论坛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心脏联盟(WH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来自世界各国相关学术机构的36名代表出席了......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3- 11
-
深切怀念我国心血管病内科一代宗师董承琅教授写在董承琅教授逝世20周年之际
一、中国心血管病内科学的奠基人董承琅教授,1899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县,1992年病逝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享年93岁.他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内科专家,中国心血管病内科学奠基人,中国第一位心血管病内科医师,被大家尊称为董老.董老1918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24年毕业于美国密执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1924至193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任助理住院医师、住院医......
作者:陈灏珠 刊期: 2013- 11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年龄相关的卒中/出血风险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人群中卒中/出血相关临床事件与年龄增加的关系.方法220例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平均年龄(83.1±0.6)岁,随访(3.2±0.8)年.结果卒中风险CHADS2、CHA2DS2-VASc评分及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均随龄增加,在65~79岁组、80~89岁组及≥90岁组,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分别为:2.9±0.2、5.2±0.2及5.6......
作者:李瑾;郭豫涛;王春江 刊期: 2013- 11
-
高血压病史及基线血压水平对中国急诊心房颤动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史及基线血压水平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卒中、心肌梗死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发生)的影响.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就诊的所有房颤患者,无论是否为急诊就诊的主要原因均可入选.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并进行1年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卒中、心肌梗死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按照患者既往......
作者:王娟;杨艳敏;朱俊;张晗;邵兴慧;田力;黄毕 刊期: 2013- 11
动态资讯
- 1 2006年中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注册调查研究
- 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早期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 3 26例妊娠晚期胎儿心律不齐诊治的探讨
- 4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 5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小动脉顺应性的研究
- 6 心理应激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7 血管紧张素-(1-7)对豚鼠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的研究
- 8 肿瘤转移消失蛋白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 9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及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
- 10 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calpain-Ⅰ/calpastatin和caspase-3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作用
- 11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治疗前后主动脉造影的表现
- 12 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五例
- 13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院外多因素强化干预的研究
- 14 联合降脂治疗的评价
- 15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视为一种新的冠状动脉综合征
- 1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及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 17 低温肺保护液改善体外循环对肺内中性白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 18 对不同起搏模式下患者生活质量的前瞻性随机交叉双盲对照研究
- 19 中老年高血压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与血压的关联性
- 20 ICD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长期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