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三种治疗策略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真实世界中国人稳定性冠心病(SCAD)三支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单纯药物治疗3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2004年4月至2011年2月阜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8943例,回顾性分析其中SCAD三支病变患者共3435例,包括PCI1313例(38.2%),CABG1259例(36.7%),单纯药物治疗863例(25.1%),均......
作者:刘如;姜琳;许连军;田间;赵雪燕;张茵;许晶晶;宋莹;王欢欢;高展;宋雷;袁晋青 刊期: 2017- 12
-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氧阈水平的有氧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湘雅医院心血管康复中心就诊的冠心病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运动组(n=35).对照组予以强化健康教育、标准化的药物治疗;运动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无氧阈水平的有氧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治疗,共干预12周.两组干预前、后分别行心肺运动试......
作者:刘遂心;陈彦颖;谢康玲;张文亮 刊期: 2017- 12
-
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院内及远期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且有超声心动图LVEF资料的冠心病患者10445例.按照LVEF值,将入选患者分为LVEF≥50%组(9896例)和LVEF<50%组(549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院内及2年临床预后,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VEF......
作者:姜琳;宋莹;许晶晶;唐晓芳;王欢欢;蒋萍;高立建;宋雷;高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刊期: 2017- 12
-
CD137信号通过抑制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促进载脂蛋白E-/-小鼠斑块钙化形成
目的探讨CD137信号是否通过抑制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促进动脉粥样斑块钙化的形成.方法(1)体内实验:分别采用激动型或抑制型CD137抗体激动或抑制CD137信号,将15只6~8周龄载脂蛋白(Apo)E-/-小鼠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腹腔注射IgG2b200μg),CD137激动组(腹腔注射激动型CD137抗体200μg),CD137抑制组(腹腔注射抑制型CD137抗体200μg,24h后......
作者:李晓阳;陈蕊;仲威;李波;邵晨;王中群;严金川 刊期: 2017- 12
-
丹参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通过结扎和打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丹参多酚+I/R组(在缺血再灌注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丹参多酚5mg/kg),每组均为12只.通过2,3,5-氯代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采......
作者:岳荣川;杨小利;张荣驿;刘思;刘杰;曾静;梁豪;王伟;胡厚祥;曾春雨 刊期: 2017- 12
-
以头痛为唯一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患者男性,65岁,因“活动后头痛10余天,加重5h”,于2017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余天I出现活动后头痛,每次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可好转,无其他不适.症状发作时曾多次在当地县医院或自行测量血压,均在140/90mmHg(1mmHg=0.133kPa)左右,未服用硝酸酯类等扩血管药物,未行心电图检查,也未治疗.入院5h前患者活动时再次出现头痛,疼痛剧烈,持续不能缓解,伴大汗,无恶性和呕吐,......
作者:刘小平;王海军;许心元;郑艳安;冯玉宝 刊期: 2017- 12
-
微小RNA与肺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肺高血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可作为一种疾病独立存在,也可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生理表现[1].主要表现为肺血管细胞异常增殖和抗凋亡,肺血管重塑,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终导致有心衰竭乃至死亡[2].微小RNA(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组高度保守单链非编码小核苷酸片段,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靶基因表达.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PH形成机制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
作者:沈丽晓;袁雅冬 刊期: 2017- 12
-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在心肌肥厚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达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城市为42.51%[1].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以及体循环、肺循环出现不同程度的瘀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心肌肥厚是多种病因所致心衰的共同病理生理环节,是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2-4].近年来,......
作者:舒婧娴;温改艳;陆瑶;陈子莹;李情鹏;袁洪 刊期: 2017- 12
-
高血压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心理行为干预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我国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同时,高血压也是常见的心身疾病,长期患高血压的患者经受着躯体及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情绪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情绪障碍不仅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影响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近年来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备受关注,其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协同改善高血压合并情绪障碍患者......
作者:杨宇;李真 刊期: 2017- 12
-
运用血管生长因子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目前对血管阻塞性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如血管成形术、溶栓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尽管这些方法确立已久,但它们仍有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无法使受损器官再生.因此,需要发展新的方法促进缺血组织再生,通过组织自身的潜能来诱导新血管生长,增强组织修复.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的再生和形成对心肌细胞的恢复及心功能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特别是血管生长因子的作用尤其受到关注.目前发现的有促进血管再生作用的生长因子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作者:柳成荫;蒋学俊 刊期: 2017- 12
动态资讯
- 1 三氧化二砷控释洗脱支架早期和非早期药物释放对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 2 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 3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非心脏外科手术后成人心脏骤停的效果
- 4 心脏和肾脏短暂缺血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 5 热休克蛋白27改善实验性小鼠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
- 6 Rho激酶在小型猪白介素-1β介导的冠状动脉痉挛中的作用机制
- 7 Angio-Seal血管闭合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 8 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
- 9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再灌注不良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 10 地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和防治策略
- 11 本刊继续教育园地答题卡第8期幸运读者
- 12 关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建议的几个问题
- 13 QT延长综合征HERG基因新突变位点E505D的功能检测
- 14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并发症分析
- 15 儿茶酚胺敏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基因学研究进展
- 16 体外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在缺血心肌内的存活及对心肌重构影响
-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循环内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 18 培哚普利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耐受性研究
- 1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研究
- 20 药物支架术后一年发生晚期血栓形成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