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2期文章
  • 感染性心内膜炎3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近7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基础心脏病及致病微生物特点及变迁.方法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5年至2012年住院治疗的IE患者3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其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分布及临床转归情况.并对不同亚组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占6.8%(25/368),先天性心脏病占31.8%(117/368),心脏手术或介入检查及治疗术后被视......

    作者:王鹏;卢静海;王贺玲;于丽天;谭慧琼;熊长明;杨跃进 刊期: 2014- 02

  •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解剖学左心室退化的外科治疗中期结果

    目的分析单纯肺动脉环缩术与肺动脉环缩术后行双调转术治疗合并解剖学左心室退化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中期结果.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合并解剖学左心室退化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儿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患儿在一期肺动脉环缩术后行二期双调转术(解剖根治组),25例患儿只行肺动脉环缩术(肺动脉环缩组).行肺动脉环缩术时,患儿年龄中位数为3.1岁,体质量中位数为11.5kg.术后对两组......

    作者:马凯;潘湘斌;花中东;杨克明;张浩;王德;闫军;陈求名;李守军 刊期: 2014- 02

  • 大豆异黄酮对过氧化氢及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I)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然后实验分为9组:(1)正常对照组;(2)过氧化氢(H2O2)氧化损伤组(H2O2组):在培养基中加入2mmol/L的H2O2诱导损伤4h;(3)脂多糖(LPS)氧化损伤组(LPS组):在培养基中加入2mmol/L的LPS诱导损伤4h;(4)H2......

    作者:王燕;补蔚萍;谢宏;曲爱华;刘军 刊期: 2014- 02

  • 苛养颗粒链球菌致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患者女性,57岁.于2012年6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无发热、气短、心悸,无咳嗽咳痰,未在意.7月下旬患者出现左侧腰骶部剧烈疼痛,伴左下肢活动受限,持续不缓解,无发热,无关节红肿疼痛,无浮肿,无瘀斑、瘀点,皮肤颜色正常,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县、市级医院.于2012年9月28日行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前后径37mm,左心室舒张期末大前后径59mm,有心室前后径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52%,左心室......

    作者:孙媛;李保;王绪太;雷新宇 刊期: 2014- 02

  • 成人单纯性主动脉弓中断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四例

    例1患者男性,29岁.11年前体检时发现高血压(具体数值不详),工作后每年体检1次,上肢收缩压高达250mmHg(1mmHg=0.133kPa),从未治疗.2004年7月,因头痛、头晕而来院就医.查体:上肢血压190/110mmHg,踝部血压90/67mmHg,面部潮红,上半身魁梧,两下肢较细,桡动脉搏动强于股动脉,指(趾)无紫绀和杵状指,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胸壁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经皮血......

    作者:盖东和;任闽山;苗其云;刘有生;宋强 刊期: 2014- 02

  •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thrombosis,AS)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占人数总死亡的28.7%~52.0%,是全球首位的致死、致残病因[1].AS血栓形成是指不稳定的AS斑块破裂,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导致血流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中断,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原性死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或)缺血性卒中及周围动脉疾病等血管事件的过程[2].由此,狭窄的AS血管中高切应力下血小板黏附、活化......

    作者:李佳蓓;黄岚 刊期: 2014- 02

  •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anonical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channels,TRPC)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TRPC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相关.大多认为TRPC介导钙离子内流引起平滑肌、内皮细胞增殖以及单核细胞激活等途径参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本文对TRPC通道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进......

    作者:罗偶;黄红光 刊期: 2014- 02

  • 我国二级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中药使用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二级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中药使用现状,并对中药使用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我国15个省和自治区的102家二级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入院的新发ACS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研究,摘录并整理患者病历中院内使用中药的资料.中药使用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ACS患者共5432例,其中3503例患者使......

    作者:赵一飞;李珅珅;马丽红;孙艺红;杜昕;霍勇;胡大一;高润霖;武阳丰 刊期: 2014- 02

  • 遵循新指南规范心力衰竭防治工作

    一、新指南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简称新指南)[1]在本期发表.自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决定修订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直至新指南定稿发表,历时2年半.心力衰竭(心衰)学组具体负责新指南的修订和撰写工作,先后举行了10次会议,认真学习了近几年发表的欧洲心脏病协会(ESC)[3]、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以及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

    作者:黄峻;杨杰孚 刊期: 2014- 02

  •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新观点

    1974年,Gould和Lipscomb首次报道,当犬冠状动脉(冠脉)直径狭窄>80%时,血流量才会显著下降,而预先使用小动脉扩张剂使冠脉血流量充分增大后再行结扎,冠脉直径狭窄>50%时血流量已显著下降[1].这一实验产生了冠脉血流储备的概念,并迅速转化为临床概念:冠脉直径狭窄≥50%为血液动力学意义的狭窄,≥85%为临界狭窄,后者又很快演绎为缺血性狭窄的概念[2].近40年来,临床心脏病学家们普......

    作者:张运;陈文强 刊期: 2014-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