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第4期文章
  • 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诊治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47例,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172例和未绝经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女性患者(non-ASCAD组)18例的临床表现.结果(1)与已绝经冠心病组比较:未绝经冠心病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低(均P......

    作者:田然;张抒扬;田庄;谢洪智;刘震宇;金晓峰;王崇慧;严晓伟;朱文玲;方全 刊期: 2009- 04

  • 他汀类药物对轻度胆固醇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重构的影响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轻度胆固醇升高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4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78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他汀组)40例;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组(非他汀组)38例.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3.6mmol/L.每例患者选取1处狭窄为50%~70%的病变为靶病变.入组时和12个月后......

    作者:王小飞;卢成志;陈欣 刊期: 2009- 04

  • 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准确性评价

    目的评价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性.方法回顾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将产前诊断与胎儿心脏病理诊断或出生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期间共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13例,初次检查时平均孕周为26.8周.79例(70%)行胎儿心脏病理检查或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其中68例产前诊断与产后诊断相符,产前诊断准确率86%.锥干......

    作者:朱若燕;李丽蟾;陈瑞玉;施立晔;牛健梅;王啸;王进进 刊期: 2009- 04

  • 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肥厚的防治作用及其与钙通道的关系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心肌肥厚的防治作用及其与钙通道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尾动脉无创测量大鼠收缩压.称量心脏重量/体重(HW/BW)、左心室重量/体重(LVW/BW)比值.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动物心脏构型及射血功能.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心肌L-型钙通道亚单位Cav1.2(α,C)、T-型钙通道亚单位Cav3.1(α1G)、Cav3.2(α1H......

    作者:吴扬;杨惠超;陈翔 刊期: 2009- 04

  • 犬心肌梗死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异常分布及缬沙坦对其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脏局部不同部位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局部心室功能的影响,评价缬沙坦对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阐明缬沙坦对心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21只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组与缬沙坦组(MI后每天给予缬沙坦10mg/kg),后两组建立左心室前侧壁MI模型.术后4周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测梗死区近端心底部及远端心尖部梗死比邻的非梗死区各部位心室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定量逆转录-聚......

    作者:曲秀芬;李晶洁;喜杨;沈景霞;修春红;岳乐;王桂照;黄永麟 刊期: 2009- 04

  • 氢氯噻嗪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人们习惯于同一种疾病按照相同剂量服用同样的药物,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药物反应(包括疗效及毒性)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人类基因组信息与药物反应之间的关系,利用基因组学信息解答不同个体同一药物反应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是药物治疗学向个体合理用药发展的结果,也是药理学在分子基因水平上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转运机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的结果.通过对药物效应的基因型预测,研究遗传因素在......

    作者:韩运峰;李玉青;惠汝太 刊期: 2009- 04

  • 辽宁西部地区农村人群体质指数和腰围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辽宁西部地区农村人群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对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4-2006年对辽宁省阜新县35~74岁常住居民43692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3692人,男性21680人(49.6%),女性22012人(50.4%).平均BMI为......

    作者:董志;张心刚;郑黎强;孙兆青;刘双双;张新忠;许长禄;李佳进;胡大一;孙英贤 刊期: 2009- 04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

    肝素是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常用的抗凝药,所有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不管接触的剂量及途径,都有可能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若伴有血栓形成,则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在应用肝素后的第5~14天内,血小板较基础值下降50%或绝对值降至50×109/L~80×109/L,而停用肝素后血小板计数一般可在1周内恢复正常.其临床表现可为无症状的血小板......

    作者:申玉静;杨跃进 刊期: 2009- 04

  •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除颤器置入

    从50年前认识到肥厚型心肌病(HCM)起,对HCM患者猝死危险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HCM是青年人(包括受训运动员)猝死常见的原因.置入性心脏除颤器(ICD)起初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近几年用于HCM心原性猝死的预防.临床ICD置入增加很快,是改变HCM青年患者病程的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 刊期: 2009- 04

  •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危险因素分层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普通人群患病率1/500,以自然病史差异极大为特征.很多患者终生无症状,寿命与常人并无不同.有些患者有心力衰竭(心衰)或心房颤动(房颤)的症状,某些患者猝死.猝死者常常先前没有症状,年龄较轻.HCM是青年人和运动员常见的猝死原因.因此对猝死危险进行分层,预防猝死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药物治疗,包括胺碘酮治疗,已经被证明不能防止HCM猝死,而两个多中心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