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犬心肌梗死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异常分布及缬沙坦对其的调节作用
曲秀芬;李晶洁;喜杨;沈景霞;修春红;岳乐;王桂照;黄永麟
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受体, 心室功能, 降血脂药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脏局部不同部位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局部心室功能的影响,评价缬沙坦对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阐明缬沙坦对心脏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21只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组与缬沙坦组(MI后每天给予缬沙坦10 mg/kg),后两组建立左心室前侧壁MI模型.术后4周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测梗死区近端心底部及远端心尖部梗死比邻的非梗死区各部位心室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上述部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假手术组在MI组对应部位取材.结果 MI组心底及心尖部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低于MI组(P<0.05),心尖部低得明显.MI组心底及心尖AT2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AT2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高于MI组(P<0.05).MI组心尖侧心肌收缩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较心底侧降低的比率[(心底侧-心尖侧)/心底侧](分别为79.5%±3.3%,77.3%±5.3%,86.3%±2.5%)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分别为46.7%±8.5%,36.5%±5.2%,40.7%±7.8%,均P<0.01)和缬沙坦组(分别为63.5%±5.8%,53.9%±6.6%,55.5±6.1%,均P<0.01),缬沙坦组较MI组局部心肌收缩速度明显恢复.结论 MI后压力负荷促使AT1、AT2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缬沙坦能够抑制AT1受体上调,促进AT2受体上调,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