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疑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可能性预测评分研究
目的评价Wells评分、Kahn评分、St.André评分和Constans评分对中国疑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住院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进行下肢加压静脉超声检查作为诊断下肢DVT的金标准,274例疑诊下肢DVT的中国住院患者分别进行Wells、Kahn、St.André和Constans四种临床评分,将低可能组的患者作为下肢DVT阴性患者,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组的患者作为下肢DVT阳性患者,分别......
作者:朱力;王建国;刘敏;郭晓娟;郭玉林;翟晓辉;郭佑民;王辰 刊期: 2011- 11
-
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血流向量特点及其与收缩功能的关系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分析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左心室涡流和血流向量特点及其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前壁心梗患者(心梗组)31例,对照组20例.记录心尖三腔心彩色多普勒二维图像,VFM技术观察各心动时相左心室涡流和血流速度向量特点.结果(1)两组在等容收缩期左心室腔内均可见整体涡流;心梗组收缩期及舒张期左心室内均存在涡流,对照组收缩期未见涡流,舒张期左室内可见短暂、局部涡流.(2)心梗......
作者:冯杰莉;李昭屏;王金锐;高炜 刊期: 2011- 11
-
伊布利特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律的疗效特点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接受射频消融手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6.3±14.0)岁,体质量(81.22±8.93)kg,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所有患者术中经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后房颤未终止,或者转为心房扑动,给予伊布利特lmg、10min内静脉注射,观察开始给药后30......
作者:田晓晨;王尹曼;高连君;林玉璧;李亚文;夏云龙;张树龙;杨延宗 刊期: 2011- 11
-
肥胖和高血压与左心房增大关联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肥胖对左心房大小的影响.方法按是否患高血压或肥胖将383例受试者分为非高血压非肥胖组(NS组,n=95)、单纯高血压组(HT组,n=97)、单纯肥胖组(OB组,,n=98)及高血压合并肥胖组(HT+OB组,n=93),比较4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左心房大小.结果(1)4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由高到低分别是:HT+OB组(28.07±6.63)ml/m>OB组(24.61......
作者:陈曦;林金秀 刊期: 2011- 11
-
阿托伐他汀主要经AMP蛋白激酶而非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受梗死后局部恶劣微环境限制,前期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改良心肌微环境提高移植疗效,但具体机制不详.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对体外缺氧无血清(H/SF)诱导的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及通路.方法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正常对照组、H/SF组、浓度梯度(0.001~10μmol/L)Ator处理组、AMP蛋白激酶(AMPK)......
作者:宋雷;杨跃进;董秋婷;钱海燕;徐辉;孟宪敏;唐跃 刊期: 2011- 11
-
消退素E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消退素E1是否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成6组,分别用生理盐水、消退素E1、PI3K抑制剂wortmanin、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消退素E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消退素E1+PI3K抑制剂wortmanin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8h.随后用噻唑蓝法分析内皮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
作者:陈亚锋;江洪;龚霞;万敬员 刊期: 2011- 11
-
小窝蛋白-1在膜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内皮祖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微囊结构关键蛋白——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在膜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的EPC分别用不同浓度(10-9~10-6mol/L)雌二醇-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E2-BSA)作用24h或10-8mol/LE2-BSA作用不同时间,或加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环糊精(MβC......
作者:胡飞雪;王庭槐;谈智 刊期: 2011- 11
-
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室致猝死一例
患者男性,33岁,因“心悸、胸闷、胸痛3h”急诊入院.人院前3h,晨起刷牙时出现心悸、胸闷、胸骨后疼痛,休息10多分钟后症状减轻.外出活动时症状加重,伴大汗、恶心,而来我院就诊.急诊科行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V4~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初步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收入院.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无特殊家族史.查体:血压100/50mmHg(1mmHg=0.1......
作者:马惠芳;薛国华;张守彦 刊期: 2011- 11
-
形似插入性早搏的房室结双径路并心室双反应一例
房室结双径路并心室双反应可导致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是由Csapo[1]发现,至今有10余例文献报道.而形似“插入性早搏”的房室结双径路并心室双反应笔者未见诸报道,临床易误诊.现将1例确诊并成功行射频消融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琦;胡建新;李菊香;俞建华;李萍;洪葵;吴清华;吴延庆;程晓曙 刊期: 2011- 11
-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导管误入右心房一例
患者男性,49岁.因“活动时胸痛1个月,加重18d”收入院.近1个月,患者间断出现活动时胸痛,上3层楼即可诱发胸痛,休息后数分钟缓解.18d前胸痛突发加重,持续不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成功.病情稳定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人院查体: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62次/min.......
作者:高玉龙;张京梅;陶英;黄觊;李昭;曹向荣;李志忠 刊期: 2011- 11
动态资讯
- 1 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对无复流作用的实验研究
- 2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Kit3.4和Kv4.3基因表达的研究
- 3 筛选鉴定不稳定性心绞痛淋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 4 ICD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意义及地位
- 5 紫杉醇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及对血管平滑肌增生的影响
- 6 药物洗脱支架和再狭窄机制的再认识
- 7 逆向酶谱法检测TIMP-4抑制MMPs酶解活性
- 8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相关研究
- 9 心脏淀粉样变性病的临床分析
-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 11 FGF1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 1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开通
- 13 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
- 14 右下肺脓肿诱发房性心律失常一例
- 15 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基因表达的影响
- 1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干预高血压患者尿酸代谢的对比研究
- 17 不同类型5F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 18 心大静脉远端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 19 先天性左心室憩室二例
- 20 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与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