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第7期文章
  •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与P波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isp)的关系.......

    作者:王迤凡 刊期: 2001- 07

  • 静脉胺碘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疗效的比较

    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但何种方法较为理想仍不清楚.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本实验是随机对照研究静脉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复律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作者:彭亚飞;钟玲;王一波;孙明;郑昭芬 刊期: 2001- 07

  • 高血压病患者胆囊动脉组织中端粒酶和P53抑癌基因的变化

    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的选择:选取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4例,其中高血压病12例(A组),血压正常者12例(B组),年龄39~77岁,男女各半.另取同期21例结肠癌患者(C组)组织标本(年龄23~72岁,男11例,女10例,血压均正常).......

    作者:陈慧;林胜辉;白玉茹;沈晓丽;林丽芳;浦晓东;胡锡衷 刊期: 2001- 07

  • 实验性顿抑心肌的微循环改变

    心肌顿抑是一种可逆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顿抑心肌是否存在微循环障碍,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应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在犬心肌顿抑模型中观察不同缺血时间后再灌注心肌微循环改变,并检测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以探讨顿抑心肌内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作者:罗义;刘伊丽;查道刚;黄晓波;刘俭 刊期: 2001- 07

  • 健康国人P波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P波离散度(Pdispersion,Pd)能有效地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机率及其危险度,国内外对Pd平均值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报告健康国人Pd的检测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王成;谢振武;李茗香;林萍;曹闽京;许毅;邓长柏 刊期: 2001- 07

  • 高压培养对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高血压时血管壁侧压(静水压)对血管内皮细胞(EC)的影响了解甚少.我们曾发现180mgHg(1mmHg=0.133kPa)压力培养对猪主动脉EC的生长具有双向性的影响,本研究观察高压培养对EC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及P-选择素分泌的影响......

    作者:钟宏;苏海;赖珩莉;程晓曙;罗伟 刊期: 2001- 07

  •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已有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症状、运动耐量,降低病死率.卡维地洛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能同时阻滞β1、β2和αl受体(阻滞αl受体能明显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并具有抗有丝分裂特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右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惠波;王秉臣;郝玉明;刘凡;崔炜;杨新毅;刘兰燕;王建华;魏玲格;李拥军;齐华阁 刊期: 2001- 07

  • 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周期性血流减少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硝酸甘油(NG)主要应用于急慢性心肌缺血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外研究显示NG有抗血小板作用.冠状动脉周期性血流减少(CFRs)是Folts模型中一种特有现象,其发生机理是由于周期性血小板血栓形成的结果.本实验研究NG对CFRs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烷B2(TXB2)的影响.......

    作者:王立军;江时森;贾国良;李兰荪;陈士良;高群;李伟;李燕清 刊期: 2001- 07

  • 血管紧张素Ⅰ(2-10)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Ⅰ(2-10)也称去天门冬氨基酸血管紧张素Ⅰ(des-asp-angiotensinⅠ),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紧张素多肽,可人工合成.其药理作用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Lasartan)相似.但血管紧张素Ⅰ(2-10)对心肌梗死后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欲通过大鼠的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其对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和瘢痕形成的影响.......

    作者:刘闺男;曾定尹;王恩华 刊期: 2001- 07

  • 急性压力超负荷后心肌cAMP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关系

    压力超负荷是诱导心肌肥大的独立发病因素,但心肌细胞是如何感受压力超负荷力学信号并将其跨膜转化为细胞内的化学信号,这一始动信号的传递环节仍不清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HGF)可能在心肌细胞肥大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同时存在于急性压力超负荷后的两种现象,即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与心肌中bFGGF变化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内在因果联系.......

    作者:周小波;何作云;罗惠兰;祝善俊;冯兵 刊期: 2001-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