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第2期文章
  • 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5月~2000年2月应用美国AGA公司的双盘片形镍钛合金封堵器成功封堵了房间隔缺损(房缺)直径15~36mm的患者11例,随访1~21个月,无并发症。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4~46(平均25.3)岁。术前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中1例于5年前曾在外院行直视下手术修补术。超声心动......

    作者:秦永文;胡建强;赵仙先;丁继军;曹江;边长勇;陈少萍;毛红娟 刊期: 2001- 02

  • 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的人体电生理作用

    盐酸关附甲素是从中药关白附中提取分离的二萜类生物碱,其静脉注射液是我国独立研制的一类新药,动物试验证实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本研究观察静脉注射盐酸关附甲素在人体的电生理作用。1.资料与方法:受试者选择需行电生理检查的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各项化验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均正常。排除窦性心动过缓、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及血压低于90/60mmHg(1mmHg=0.133kPa)者。所有受试者试验前停服影......

    作者:胡桃红;朱俊;李萍;杨艳敏;谭慧琼;袁贤奇;王国干;贺丽霞;康连鸣;李建冬;宋有城 刊期: 2001- 02

  • 心房感知灵敏度的合理程控及其临床意义

    设置合理的心房感知灵敏度是起搏器正常工作的前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合理程控。1.资料与方法:随访68例起搏患者,男37例,女31例,植入时年龄36~84(60.8±11.4)岁。随访0.3~15(4.3±2.7)年。起搏指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55例(包括1例双结病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1例,高度AVB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起搏方式为:AAI(R)44例,DDD(R)18例,V......

    作者:陈文;刘志华;宋建平;汪康平 刊期: 2001- 02

  • 两种频率的心房起搏对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倾斜试验(HUT)与经食管心房起搏(TEAP)方法,探讨心房起搏对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CIVVS)的治疗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不明原因晕厥患者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17~58岁,病程2~30年,晕厥2~60次,经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脑电图等检查,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与导致晕厥的原因,首次HUT检查中刚出现晕厥或接近晕厥时伴心率减慢(......

    作者:汪顺银;黄德嘉;文山;王宏志 刊期: 2001- 02

  • 多巴酚丁胺、潘生丁心电图负荷试验联合应用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DB)、及潘生丁(dipyridamole,DP)两种心电图药物负荷试验联合应用对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1.资料与方法:冠心病组为156例冠心病患者,男12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6.3)岁,其中心绞痛型122例,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且仍有梗死后心绞痛发作者34例。病例均依据典型病史、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变化而确诊。对照组为无心脏病史......

    作者:冉华中;时永联;郭秋芬 刊期: 2001- 02

  • 心房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大量资料证实心房起搏有明显的抗房性心律失常作用,本研究对一组接受心房起搏治疗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选择1993年2月~2000年7月,对合并有阵发性房颤患者38例植入永久性心房起搏装置,年龄38~78(60±17)岁。其中33例为病窦综合征(病窦),5例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房颤指术前记录至少1次房颤发作者。5例病窦合并阵发性房颤......

    作者:彭健;孟素荣;贾满盈;宋耀明 刊期: 2001- 02

  •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脑血流调节障碍

    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手指血压连续监测法(Finapres)同时监测直立倾斜试验(HUT)时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压、心率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改变,以探讨VS患者是否伴有脑血流本身调节障碍。  1.资料与方法:33例患者(男10例,女23例),年龄7~18(12.2±2.7)岁。VS诊断标准:在近半年内有2次以上明确的VS病史;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

    作者:杜忠东;宋银子;余颂华;任文青;霍泰辉 刊期: 2001- 02

  • 心肺复苏患者的溶栓治疗10例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已非常肯定。心脏停跳心肺复苏(CPR)成功后的患者如有AMI,以前被认为是溶栓的相对禁忌证。现报告10例心脏停跳经CPR成功后溶栓的结果。1.资料与方法:全部患者的CPR均在院内进行。男6例,女4例,年龄(56.2±7.5)岁。均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停止时间(4.2±1.5)min。全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间(8.3±2.1)min。每例患者......

    作者:陈玉林;刘民杰 刊期: 2001- 02

  • 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血管紧张素Ⅱ(AngII)在高血压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由I型AngⅡ受体(AT1R)介导其绝大多数生物学作用。国外发现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欧洲白人高血压病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AT1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120例高血压病患者(EH组),均为排除冠心病、糖尿病及继发性高血压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6例为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方法:(1)临......

    作者:柯晓刚;林从容;吴可贵;谢良地;叶琼 刊期: 2001- 02

  • BiPAP鼻罩式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竭

    目的探讨BiPAP鼻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竭的疗效、适合的通气压力等具体方法,了解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35例各种病因所致严重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ST-D-20、ST-D-30呼吸机经鼻罩双向正压通气,以流量触发,压力支持,所给吸气压8~15cmH2O,呼气压2~5cmH2O,氧浓度28%~35%,患者尽量闭口呼吸。对其中8例患者插入Swan~Ganz漂浮热......

    作者:王凤芝;冀锐锋;张雪娥;赫崇平;巩书文;徐秀峰 刊期: 2001-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