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β受体阻滞剂在中国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使用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描述中国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现状,比较临床实际应用与治疗指南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在全国298家医院进行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及用药信息.根据调查时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医院特征、人口学特征、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诊断方法、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采用二元logisti......
作者:蒋捷;王新刚;贾佳;霍勇 刊期: 2015- 03
-
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体质指数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肥胖矛盾现象.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纳入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839例,根据BMI指数分为3组:正常组(18.5kg/m2≤BMI<24.0kg/m2)274例,超重组(24.Okg/m2≤BMI<28.0kg/m2)430例,肥胖组(BMI≥28.0kg/m2)135例......
作者:张金霞;龚志华;冯颖青;杨峻青;周颖玲;向定成 刊期: 2015- 03
-
低管电压、低碘浓度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时,低管电压(100kV)、低碘浓度(270mgI/ml)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至5月行CCTA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案,即管电压采用120kV,碘对比剂浓度为370mgI/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重建卷积核为B26f;试验组......
作者:韩磊;尹卫华;吕滨;李楠;侯志辉;蒋世良 刊期: 2015- 03
-
κ阿片受体激活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κ阿片受体激活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雌雄不拘,2~3天龄.体外培养大鼠乳鼠的心肌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CSA(1μmol/L)组、AngⅡ(1μmol/L)组、AngⅡ(1μmol/L)+U50488H(1μmol/L)组、AngⅡ(1μmol/L)+CSA(1μmol/L)组、AngⅡ(1μmol/L......
作者:邢玲;李志业 刊期: 2015- 03
-
利拉鲁肽可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雄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利拉鲁肽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2h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测定心肌组织......
作者:程向娟;王雄;滕晓焕 刊期: 2015- 03
-
核因子κB/生存素信号通路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生存素信号通路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核因子κBsiRNA慢病毒载体(滴度1×108TU/ml),并在33只SD大鼠中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建模后将SD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11)、核因子κBsiRNA转染组(n=11)和核因子κBsiRNA转染+YM155(生存素抑制剂)组(n=11),同时以损伤对侧的正常颈动脉作为正常对照组(n=11).7d后......
作者:成威;邓长金;金露萍;邵玲;徐晓东;舒春明 刊期: 2015- 03
-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高除颤阈值处理一例
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晕厥8年余,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8年”于2013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无明显诱因下反复晕厥,于我院诊为Brugada综合征,并行ICD植入术,长期服用胺碘酮200mg/d,期间出现过4次放电,加用比索洛尔并逐渐加量至5mg/d,数年间随访都未出现心室颤动(室颤)和放电的情况.2011年11月患者因起搏电池耗竭行ICD(电池容量30J)更换术,病......
作者:连苗军;陶谦民;周冬辰;张必祺;郑良荣 刊期: 2015- 03
-
应用血流储备分数及微循环阻力指数指导胸痛患者治疗一例
患者男性,65岁.因“间断性胸痛2年,加重1个月”于2014年3月入院.2年前出现情绪激动时胸痛,放射至肩背部,伴心悸,休息15~20min可缓解.症状每周发作1~2次,日常活动不受限,未诊治.1个月前患者胸痛症状发作频率增加,约每周4~6次,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以“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收入院.......
作者:刘东庭;韩江莉;徐伟仙;米琳;郭雨龙;郭丽君 刊期: 2015- 03
-
左心室心尖发育不良伴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一例
患者男性,19岁,因“发现心电图异常2年”,于2013年9月10日在郑州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无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头痛、头晕、耳鸣、晕厥.曾在外院多次查心肌酶和心肌炎病毒谱均无异常,诊断为心肌炎或扩张性心肌病,给予曲美他嗪片、辅酶Q10胶囊和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未系统诊治.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史......
作者:顾媛媛;冯来会;赵永辉;张静 刊期: 2015- 03
-
辅助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有关心血管疾病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已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与炎症和自身免疫系统有关,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作为促炎症介质参与这一过程.CD4+T细胞依据细胞因子诱导产生的模式和其生物功能的不同分为Th1和Th2两种不同的亚群[1],Th1/Th2在维持正常免疫状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正常体内存在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T细胞17(Thelper17cells,Th17)和调节性......
作者:王超;罗偶;黄红光 刊期: 2015- 03
动态资讯
- 1 东亚国家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范围是否有别于西方国家
- 2 心房肌连接蛋白40表达和左房扩大在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
- 3 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血流向量特点及其与收缩功能的关系
- 4 心率依赖性室内四支阻滞
- 5 肿瘤抑制因子PTEN与心肌肥大关系的研究
-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应用Guardwire Plus与Diver CE两种装置的对比研究
- 7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膜蛋白抗原纯化及其在风湿性心脏炎发病中意义的探讨
- 8 尼群地平治疗不同年龄高血压疗效观察/难治性高血压62例临床分析
- 9 心包液和血清中bFGF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 10 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明胶水凝胶微球治疗小鼠下肢缺血的效果及机制
- 11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
- 12 重视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的早期筛查
- 13 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损伤的影响
- 14 心力衰竭心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与氧化应激关系的实验研究
-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 16 L-4F和SC-4F在细胞培养中预防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功能失调的比较
- 17 心房颤动患者CHADS2评分与导管消融术远期疗效的关系
- 18 卡维地洛干预心力衰竭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肌浆网钙泵活性的影响
- 19 钙蛋白酶-2和钙调神经磷酸酶蛋白表达与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
- 20 侵蚀斑块表面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