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中国心脏康复的历史回顾及专业化发展战略
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巨大进步及其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明显[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的持续攀升,以及吸烟、不良饮食习惯、职业紧张和运动参与度低,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改善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完整干预链,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疾......
作者:高炜;徐顺霖 刊期: 2017- 08
-
先天性心脏病预防管理体系的建立及介入治疗的发展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出生人口质量和生存状态[1].先心病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有所不同,每年有15万~20万的先心病患儿出生.2012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止报道》指出,2000至2011年围产期先心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11年全国先心病发生率为2000年的3.56倍,其中城市为4.41倍,农......
作者:于波 刊期: 2017- 08
-
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历程
1977年9月16日在瑞士苏黎世,德国医生Grüentzig应用一种顶端带有可膨胀球囊的导管,首次为一位38岁男性心绞痛患者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近端狭窄病变进行了扩张[1],从而缓解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这就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一例经皮球囊导管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由此,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开创......
作者:韩雅玲;李洋 刊期: 2017- 08
-
心律失常40年:发展和展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的发展、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以及经验的积累,心律失常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手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临床试验的开展和研究证据的积累,使心律失常治疗从单纯的经验式治疗,进入了循证医学时代.心律失常的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改善患者症状,而更多关注患者的预后,使患者获益大化.......
作者:马长生 刊期: 2017- 08
-
中国心血管40年
40年前,中国“文革”刚刚结束不久,如同各行各业一样,我国心血管专科经历了浩劫之后,逐步重建,随着各项心血管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逐渐恢复,1978年8月由心血管内科、心胸血管外科、心血管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专家为骨干的新专科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成立,成为中华医学会庞大学术组织阵容中一个重要的新成员.从1978至2017年的40年发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已经成为中国心血管界拥有会员多、......
作者:葛均波 刊期: 2017- 08
-
“R on T”现象的发生机制
“RonT”现象被认为是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标志,易致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1].而该现象只是源于对心电图的理解,其致心律失常电生理基础却鲜有报道.“RonT”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心脏异质性关系如何,室性早搏真的能发生于相邻心肌细胞易损期而触发心律失常吗?如何去认识这种心电图现象并做好有效防治,阐述其背后的机制,本文将从心肌电生理角度分别探讨.......
作者:丁绍祥;王智杰;王青;卞妮娜;张永利 刊期: 2017- 08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成立过程回顾
我是耄耋之年的人,所幸大脑记忆功能尚可,受命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命题为“回顾心血管病学分会的成立过程”.接此任务后,我立刻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40年前的往事,如烟如雾地出现在脑海中.历史是珍贵的,也应该记录并供现在的医师们参阅.......
作者:顾复生 刊期: 2017- 08
-
世纪之交的心血管病学分会
1998年10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吴宁当选主任委员,刘力生任名誉主任委员,高润霖、胡大一、戚文航、冯建章当选副主任委员,刘国树为学术秘书.随着心血管病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学术交流的需求不断增加.......
作者:高润霖 刊期: 2017- 08
-
继往开来开创心血管病预防康复新局面
2009年6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成立,胡大一当选为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霍勇,副主任委员韩雅玲、马长生、葛均波、张运、林曙光、杨跃进,马长生任秘书长.第八届委员会坚持高举“公益、预防、规范、创新”四面旗帜,推动心血管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7- 08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三和第四届委员会工作回顾
1988年11月12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武汉召开第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换届产生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陶寿淇任名誉主任委员,刘力生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方圻、顾复生、陈灏珠,汪丽蕙为常务委员兼秘书;共设常委13名,委员39名.顾复生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作者:刘力生 刊期: 2017- 08
动态资讯
- 1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速的射频消融
- 2 高血压病药物疗效差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3 18F-FDG PET显像评价健康人空腹状态下心肌葡萄糖代谢
- 4 起源于左侧希氏束-浦肯野系统的反复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5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中国高血压病患者的达标率分析
- 6 微小RNA-181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 7 右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时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
- 8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后肺静脉狭窄中的应用
- 9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 10 颈动脉硬化的超声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11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与超声特点
- 12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心病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的比较研究
- 13 动脉僵硬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的关系研究
- 14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 15 亲环素A小干扰RNA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 16 自制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196例疗效评价
- 17 福辛普利钠预处理结合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8 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一周内心功能改变及护理对策
- 19 AGT基因型对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影响
- 20 孟鲁司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