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对胆固醇认知水平的横断面调查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人员对胆固醇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心血管病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对选取的专科、省部委、地县、乡村4个级别医院的医师采取自填封闭式问卷进行集中调查,并结合个案访问,共调查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被调查医师对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可增加心血管病危险的认知率分别为96.1%、84.6%、65.1......
作者: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培训)计划课题协作组 刊期: 2002- 03
-
电子束CT检测犬心肌梗死及计算机后处理研究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和限制及计算机后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只犬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后,1.5、6、12、20h作EBCT增强扫描.然后处死犬,作心脏标本大块病理切片,硝基蓝四唑(NBT)染色前、后拍照,然后再采集光镜标本.将EBCT图像和病理切片照片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BCT图像上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及形态显示清晰;随着结扎时间的延......
作者:张闽光;宋志坚;沈天真;左焕琛;冯晓源;陈星荣 刊期: 2002- 03
-
2 338条胎儿心脏cDNA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测序分析
目的寻找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的新基因,并研究其表达模式的特点.方法随意选择8~10周龄胎儿心脏cDNA文库的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s)测序,结果与GenBank/EMBL/DDBJ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其中与已知基因匹配的1550条ESTs用来研究8~10周龄胎儿心脏基因表达特点,并将其与10~12周龄胎儿及成人心脏的基因表达模式相比较.结果所测2338条ESTs中,69.03%......
作者:吕小东;刘迎龙;赵勇;刘玉清;刘宗正 刊期: 2002- 03
-
多巴酚丁胺对大鼠心室肌细胞Na+/Ca2+交换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对大鼠心室肌细胞Na+/Ca2+交换电流的作用及其肾上腺素能受体机制.方法用胶原酶消化的成年大鼠心室肌单个细胞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a+/Ca2+交换电流并观察药物对它的作用.结果多巴酚丁胺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大鼠心室肌细胞Na+/Ca2+交换电流,该作用可分别被β和β1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阻断.结论多巴酚丁胺通过β1-受体途径增加大鼠心室肌细胞Na+/Ca2+交换电流......
作者:韩清华;武冬梅;吕吉元;吴博威 刊期: 2002- 03
-
心肌细胞核兰尼碱受体在大鼠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细胞核上兰尼碱受体(ryanodinereceptor,RyR)在心肌肥厚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蛋白激酶A(PKA)、钙调素(CaM)、佛波酯(PMA)和核外[Ca2+]对其影响.方法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心肌细胞核,3H放射配基受体分析心肌细胞核膜RyR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大鼠心肌显著肥厚,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其细胞......
作者:刘健;何作云;王培勇 刊期: 2002- 03
-
经食管心室起搏抢救心脏骤停二例
例1女,65岁,住院号012216.因反复心悸、乏力18年,症状加重伴发作性晕厥3d,于1999年4月13日由急诊科收入心内科病房.患者于1981年无原因出现心悸,在我院拟诊病毒性心肌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结性逸搏心律.一般心率维持在50~70次/min,工作生活基本如常,拒绝安置人工起搏器.4月10日及12日分别晕厥一次,伴抽搐,由家属送急诊科,拟诊阿斯综合征,经抢救神志转清,心电......
作者:吴伟;黄衍寿;陈宏珪;郭力恒 刊期: 2002- 03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其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组织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血压调控、水盐代谢中发挥作用.病理情况下,特别是组织中RAAS增加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血管中层硬化、细胞凋亡、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一、组织RAAS早发现RAAS存在于血液中.近来研究证实,RAAS广泛存在于局部组织(血管内皮及平滑肌、心肌、肺、肾、脑和性腺等),以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发挥作用,并通过血液循环作......
作者:刘铭;王志禄 刊期: 2002- 03
-
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治的一些见解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系由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在成人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轻型,少数也可急性暴发以致心力衰竭或猝死,也可有急性期后的持续心腔扩大和(或)心力衰竭,类似扩张型心肌病(DCM).后者自然病程不尽相同,有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以至心力衰竭死亡,少数患者保持心腔扩大数月至数年而无心力衰竭发......
作者:杨英珍;王齐冰 刊期: 2002- 03
-
洋地黄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地位的再评价
洋地黄作为传统的正性肌力药,已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200余年,但对其使用价值及安全性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一批随机化、对照、双盲、大规模、设计严密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证据,为正确评价及应用洋地黄奠定了基础.一、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1.实验室的研究证明,洋地黄是通过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Ca2+交换,细胞内Ca2+水平提高,......
作者:吕卓人;薛小临;姜馨;唐海波 刊期: 2002- 03
动态资讯
-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稿约
- 2 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 3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水平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 4 氧化应激下缝隙连接蛋白43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
- 5 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志物
- 6 高血压病患者胆囊动脉组织中端粒酶和P53抑癌基因的变化
- 7 抑郁对冠心病行再血管化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 8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顽固性大咯血一例
- 9 起搏器导线致三尖瓣重度狭窄近乎闭锁一例
- 10 双腔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 11 治疗依从性差与难治性高血压
- 12 微管蛋白在体外牵张刺激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的作用
- 13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下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四例
- 14 全国心律失常诊断治疗与食管调搏专题讲习研讨会报名
- 15 年龄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
- 16 组织及血流多普勒联合心尖搏动图评价心房颤动复律后心房顿抑和心房功能的临床研究
- 17 肺栓塞的影像诊断
- 1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钠/氢交换体1型蛋白表达的研究
- 19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临床因素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STEMI诊断即刻静脉推注大剂量肝素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的关系
- 20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