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
  • 冠状动脉重塑与冠心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重塑与冠心病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甲组)和32例稳定性冠心病(乙组)患者于介入治疗前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测量冠状动脉病变处和近远端参考血管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CSA)、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计算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冠状动脉病变处EEMCSA/近远端参考血管处EEMCSA平均值.定义:RI>1.05为正性重塑,RI......

    作者:杨震坤;沈卫峰;张大东;张建盛;张瑞岩 刊期: 2003- 01

  • 中国人群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以及该突变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252例中国人(健康体检者120例,冠心病患者132例)的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基因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分别为15.9%与16.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β3AR基......

    作者:谭宁;李浪;陈纪言;周颖玲;罗建方;李瑜辉;唐其东;谭虹;冯建章 刊期: 2003- 01

  •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奥利司他对肥胖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利司他对中国肥胖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采用3%~16%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血清LDL颗粒的大小.6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患者被随机分成奥利司他组和安慰剂组,治疗2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血清LDL颗粒的大小.结果奥利司他治疗24周后,平均LDL直径有明显的增大(25.3nm比25.9nm,P=0.001),但......

    作者:胡予;高鑫;蒋小红;诸骏仁 刊期: 2003- 01

  • 胺碘酮与其代谢物去乙基胺碘酮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和连续口服胺碘酮后原形药物和活性代谢物去乙基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36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分两组.单剂量组20例,服药800mg/次;多剂量组16例,服药600~800mg/d,连续服药至停药标准.采用反相HPLC方法同时测定受试者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1)单剂量组: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的达峰......

    作者:李一石;黄一玲;汪芳;黄洁;华潞;田蕾;宋珍;王莉;蒋文;龚培;苏绮;王蓓;黄岩;刘晗;边文彦;张阴凤;姚康宝;陶萍 刊期: 2003- 01

  • 尼古丁对缺血心脏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缺血后大鼠心脏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离体大鼠心脏缺血模型,测定尼古丁加入前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及二羟苯基乙二醇(dihydroxyphenylethyleneglycol,DOPEG)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1)非缺血条件下,低浓度尼古丁灌注液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无明显影......

    作者:丁家望;杨俊;王兴祥;冯义柏;程龙献;李稳慧 刊期: 2003- 01

  •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

    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参与.近年大量的研究显示,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激素系统长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衰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心衰治疗的关键.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又称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aldactone)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作者:程远植 刊期: 2003- 01

  •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问题:神经内分泌不协调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短期的、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有利于改变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阻断其与心肌重塑之间的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戴闺柱 刊期: 2003- 01

  • 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

    尽管近年来采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取得了重大进展,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长期预后,但是应用这些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临床试验,均未将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因此,没有证据表明上述治疗可以改变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然病史或提高存活率.......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3- 01

  • 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形成的必要因素.近十几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其中中国MONICA研究(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1984~1993)和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是目前我国样本较大、年龄范围较宽(25~64岁)、地理覆盖面较广,且采用了标准化的血脂测定方法的血脂流行病学调查.中国MO......

    作者:赵冬 刊期: 2003- 01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

    作者:杨新春;周鹏 刊期: 200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