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10期文章
  • Smad表达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

    目的研究Smad3、Smad7表达与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为对照,8周后处死大鼠.测量心室重量/体重,血液动力学,非梗死区胶原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心肌各部位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Smad3mRNA、Smad7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室重量/体重,左室舒张末压,非梗死区胶原含量均增加;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

    作者:王岚峰;张蕾;张瑞英;李少君 刊期: 2005- 10

  • 三分支传导阻滞伴左后分支魏登斯基现象一例

    患儿女,8岁.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术后5天,反复昏倒5小时急诊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天在我院儿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行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术.术前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上部呈瘤样,突向右室4mm×7mm,其上回声中断2mm,室间隔断端距主动脉瓣环径5mm,缺损位于主动脉短轴10点处.诊断为室间隔缺损(膜周型).手术历时60min,选用直径6mm的对称性封堵器,导丝过隔时出现左前分支阻滞图......

    作者:张晋;卢永义;刘瀚旻 刊期: 2005- 10

  • 臂丛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桡动脉痉挛一例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无需停用肝素治疗等优点,逐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但桡动脉痉挛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达5%~10%左右.我院采用经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治疗顽固性桡动脉痉挛患者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为民;李悦;王建华;周立君;杨树森;陈延东;刘丕栋;王柏春;薛竞宜;盛力 刊期: 2005- 10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二例

    例1女性,36岁,因活动后气短、咳嗽3月,加重伴双下肢及颜面水肿半月入院.曾在外院诊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6年,平素体健.入院查体:体温36℃,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头发稀少,面部可见蝶形红斑,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作者:罗勤;柳志红;熊长明 刊期: 2005- 10

  • 冠状动脉的慢血流现象

    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对于血流速度的判断是判断心脏血流灌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型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都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有些冠状动脉血流减慢还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有关,但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意义.早在1972年Tambe等[1]首先报道了部分有胸痛症状的病例......

    作者:谢洪智;沈珠军 刊期: 2005- 10

  • 广东省6188名3至14岁儿童血脂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3~14岁儿童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大城市、中小城市、2类农村各3个区(县),1类农村4个县,每个县(区)抽取3个街道(乡)、6个居委会;共对3~14岁6188名儿童检测了血脂.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得儿童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体检获取体重、身高数据;血脂采用酶法进行检测,使用Saturno300生化分析仪和......

    作者:马文军;许燕君;傅传喜;陈美芬;徐浩锋;李剑森;聂少萍;李海康 刊期: 2005- 10

  • 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1987年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试验CONSENSUS,不同于以往应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的试验,使心衰的死亡率成功地降低了27%,奠定了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心衰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3个大型、经典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试验CIBISⅡ、MERIT-HF、COPERNICUS,进一步使心衰死亡率降低34%~35%.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

    作者:戴闺柱 刊期: 2005- 10

  •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的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1].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抗栓治疗可明显减少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对非瓣膜病患者脑卒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

    作者:张鹤萍;胡大一 刊期: 2005- 10

  • 本刊继续教育园地答题卡第10期幸运读者

    ......

    作者: 刊期: 2005- 10

  • 2006年高血压年会征文通知

    ......

    作者: 刊期: 2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