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配体对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配体对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ox-LDL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小凹蛋白-1(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TBARS法检测细胞内MDA.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泡沫细胞的形成.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ELISA法检测泡沫细胞内ox-LDL.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AB......
作者:姜怡邓;熊建团;曹军;李桂忠;王树人 刊期: 2007- 07
-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双腔起搏致心力衰竭一例
患者男性,72岁.2006年5月患者因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在外院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型号:法国产ELA2450,模式:DDD).当时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生活可以自理,出院记录无心力衰竭(心衰)诊断.2个月后患者出现行路5分钟后即感呼吸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在基层医院住院治疗1个月症状不能缓解.转入我院时,患者行走不超过1分钟,每夜均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作者:孙寅光;徐怡琼;阮雯;沈卫峰 刊期: 2007- 07
-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如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脏重构在心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的治疗主要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在降低心衰死亡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严重心衰患者在1年内病情急剧恶化死亡者达40%[1].在几种低心输出量和高心输出量心衰动物模型以及慢性心衰患者已经证实血清加压素水平......
作者:刘英明;朱智明;杨晔 刊期: 2007- 07
-
慢性心力衰竭2型ryanodine受体过度磷酸化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约20%的患者在初次诊断后1年内死亡,约80%的患者在8年内死亡[1].因此,深入研究心衰的病理生理和分子机制,发现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兴奋收缩耦联机制是心脏泵功能的生理基础,研究心衰的分子基础自然会联系到该机制[2].近年来,心衰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以2型ryanodine受体(type2ryan......
作者:陈康寅;黄体钢 刊期: 2007- 07
-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的新趋势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研究工作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改变了我们对该病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价的传统理念和认识,对心衰的临床处理也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黄峻 刊期: 2007- 07
-
冠状动脉扩张与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arteryectasias,CAE)又称为扩张性冠状动脉病(dilatedcoronaropathy),是一种非阻塞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和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死,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弥漫性或局灶节段性CAE,伴有或不伴有粥样硬化斑块[1].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临床诊断.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对其病因、流行病学、临......
作者:吴炜;张抒扬 刊期: 2007- 07
-
普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普伐他汀对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医院就诊的非缺血性病因的心衰患者61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mg/d)组(n=30)与对照组(n=31),治疗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脏功能、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标准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d,与对照组相比,3个月时患者加压反......
作者:韩智红;吴学思;张晓霞;胡荣;赵华;王春梅;任学军;姜腾勇;张维东;陈方 刊期: 2007- 07
-
热休克蛋白27对小鼠实验性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Hsp27)心肌特异性高表达对doxorubicin(Dox)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小鼠的影响.方法(1)建立心肌特异性高表达Hsp27的转基因鼠模型;(2)经Dox诱导小鼠的慢性心衰,并观察Hsp27对小鼠生存率、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成功建立心肌特异性过表达Hsp27的转基因鼠模型;(2)Hsp27心肌特异性过表达显著改善了Dox诱导的小鼠死亡率(P<0......
作者:刘莉;张小进;钱波;闵笑颜;程蕴琳 刊期: 2007- 07
-
辛伐他汀对心力衰竭家兔左室瞬间外向钾通道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心力衰竭(心衰)家兔左室瞬间外向钾通道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衰模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10mg·kg-1·d-1)、心衰组和假手术组.10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和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进行心室重构及心功能评价.在完成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后,立即取出心脏,切取左室远离梗死部位心肌组织液氮冻存.应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家兔左室电......
作者:闫继锋;刘志华;蒋彬;陈弹;惠杰;蒋廷波;宋建平;杨向军;蒋文平 刊期: 2007- 07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β1受体自身抗体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水平的监测,预测心功能情况,并指导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的临床应用.方法65例心衰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β1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据此分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β1阳性组)30例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β1阴性组)35例,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随访半年,治疗前后采用超......
作者:陈瑾;杨新春;王树岩;朱建国;刘秀兰;吴雅峰;张麟 刊期: 2007- 07
动态资讯
- 1 新疆维吾尔族先天性长QT综合征1型二家系KCNQ1基因突变的分析
- 2 心脏X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研究
- 3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4 北京住院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治疗达标情况的分析
- 5 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评价
- 6 巨细胞病毒DNA的定量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原学临床意义的探讨
- 7 药物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 8 κ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
- 9 长支架及多个支架序贯置入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对比研究/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结果分析(附78例报告)/紫杉醇药物释放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 10 探讨经静脉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的一个新植入途径:腋区纵向切口
- 11 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12 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 1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三个家系的基因测序研究
- 1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介入诊疗领域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 15 磁共振电影成像评价左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 16 早期溶栓治疗终止急性心肌梗死的探讨
- 17 超重和肥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18 MEF2A基因21碱基特异性缺失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 19 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 20 药物涂层支架--介入心脏病学的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