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心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传统观点认为心脏是终末分化器官,心脏细胞数目在出生后固定且终生不再增加,损伤后没有内源性再生能力,因此目前治疗手段局限于改善现有的心肌细胞功能.但日益增多的证据已对这一概念提出挑战,研究者分别在梗死后心肌、晚期缺血性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中检测到心肌细胞有丝分裂表现[1].......
作者:宋雷;杨跃进 刊期: 2009- 08
-
心率与全因死亡及冠心病事件关系的队列人群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成年健康人群心率的分布状况,评估不同心率水平与死亡和冠心病事件的关系.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心肺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研究人群为北京和广州的工人和农民人群,入选时年龄范围为35~59岁.从1983和1984年开始进行基线调查,每2年进行1次终点事件随访,2005年结束研究.以12导联静息心电图连续5个RR间期计算心率.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及冠心病首发事件.结果进行资料分析的人群共9856......
作者:麦劲壮;赵连成;刘小清;武阳丰;饶栩栩;高向民;吴勇 刊期: 2009- 08
-
心血管磁共振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中的应用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aion,PAH)是一种以小肺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的肺血管疾病[1],肺血管阻力往往进行性升高,终导致右心室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准确评价右心室功能对明确PAH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晶;徐希奇;孙希文;荆志成 刊期: 2009- 08
-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经过充分的药物及常规器械治疗后,仍有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2007年美国45岁以上成年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约200000例,占该年龄段人口总数的0.2%,5年生存率20%,而同期每年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仅为2000例,更多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需要使用机械性心脏支持装置[1].......
作者:杨士伟;周玉杰 刊期: 2009- 08
-
心血管剩留风险防治的血脂干预对策
随着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高危因素的流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当前的标准治疗包括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达标、强化控制血压和血糖,但大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和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风险仍然在大多数患者中显著剩留.......
作者:赵水平 刊期: 2009- 08
-
改善微环境是提高干细胞移植疗效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干细胞移植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成为了再生医学蓬勃发展的基础.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已证实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是安全可行的,但干细胞治疗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关键是干细胞移植效果不够理想,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在5%左右,长期疗效还有一定争议.......
作者:王建安;胡新央 刊期: 2009- 08
-
冠状动脉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治疗猪慢性缺血性心脏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注射治疗慢件缺血性心脏病猪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健康小型猪20只,成功建立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后4周,存活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CSF皮下注射组和G-CSF冠状动脉内注射组,每组6只.冠状动脉内注射组按照60μg/kg经冠状动脉内一次性给予G-CSF,皮下注射组按照5μg·kg-1·d-1连续5d皮下注射G-CSF,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
作者:黄榕翀;姚康;陆浩;杨军;石洪成;章轶琦;黄浙勇;张书宁;杨珊;孙爱军;邹云增;葛均波 刊期: 2009- 08
-
人胚胎干细胞心肌定向分化的基因表达变化及功能的实验研究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居高不下.虽然目前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手段多样,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药物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仍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心肌缺血后心脏功能的进行性下降[1],许多患者仍不可避免地发生左心室病理性重构及心力衰竭.......
作者:曹丰;孙冬冬;赵力;谢小燕;Roger A.Wagner;Joseph C.Wu 刊期: 2009- 08
-
微环境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肌梗死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或经预处理分化的BMSC(inducedBMSC,iBMSC)移植能否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250~300g),分为假手术组、磷酸缓冲液(PBS)注射组、BMSC移植组和iBMSC移植组共4组,每组8只.将分离的BMSC与心肌细胞(微环境)共培养2周进行预分化,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1周后,将BMSC或iBMSC细胞悬液注入梗死区的边缘......
作者:李晓红;符永恒;刘再毅;张光峰;董光富;林秋雄;余细勇 刊期: 2009- 08
-
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经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修饰后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细胞分为3组,未转染质粒组(MSC组)、转染空载质粒组(LaeZ-MSC组)、转染pcDNA3.1-hHO-1组(HO-1-MSC组),体外实验予缺氧诱导观察HO-1基因转染后MSC的抗凋亡情况,同时收集上清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体内实验建立猪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1h......
作者:蒋益波;陈立娟;唐耀亮;马根山;祈春梅;朱琪;张晓黎;姚玉宇;刘乃丰;沈成兴 刊期: 2009- 08
动态资讯
- 1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房间隔缺损及其初步疗效评价
- 2 肝素小分子片段对平滑肌细胞生长及其抗凝作用的对比研究
- 3 成人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分析
- 4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治疗球囊无法通过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 5 医学整合 全程关爱
- 6 伊贝沙坦单剂及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对动脉功能的影响
- 7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与目标
- 8 卡维地洛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表达的作用
- 9 短QT综合征新进展
- 10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减少及左旋精氨酸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
- 11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 12 高血压病患者肾门小动脉外膜组织学观察
- 13 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 14 血管平滑肌细胞受电场作用后迁移的变化
- 15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gp130基因异常表达的意义及氯沙坦干预的影响
- 16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的关系
- 17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血脂、血糖的关系
- 18 自体内皮细胞移植重建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的可行性研究
- 19 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
- 20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不同服药时间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