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3期文章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住院期间疗效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因素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住院期间安全性和有效性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因素.方法入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16281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桡动脉组)和5388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患者临床特征、操作特点及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并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的预......

    作者:刘圣文;乔树宾;徐波;秦学文;姚民;袁晋青;陈珏;刘海波;尤士杰;胡奉环;吴元;戴军;张沛;杨伟宪;窦克非;邱洪;高展;慕朝伟;马卫华;吴永健;李建军;杨跃进;陈纪林;高润霖 刊期: 2011- 03

  • 经导管封堵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周围漏

    目的探讨经导管堵闭器封堵外科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周围漏(PVL)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瓣膜置换术后诊断为PVL的5例患者,其中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PVL2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PVL2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二尖瓣PVL1例.封堵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以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堵闭.2例主动脉瓣PVL封堵术后无残余;3例二尖瓣PVL堵闭术后残存微量至少......

    作者:潘欣;张卫;吴卫华;陆静;王承;封云;方唯一 刊期: 2011- 03

  • 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高血压情况和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目的了解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高血压患病、治疗和控制情况,评估心血管内科医师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为制定干预策略、促进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386家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共4032名心血管内科医师进行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3.1%.心血管内科医师的高......

    作者:李社昌;余金明;张李军;战义强;张芬;胡大一 刊期: 2011- 03

  • 他汀类药物与肌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药物性肌病,是指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局部或广泛的肌细胞引起肌肉损伤.同时,肌肉损害也可继发于药物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低钾性肌病)、肾功能不全、能量需求过度(药物诱发的恶性高热)或营养和氧供不足(药物诱发的肌肉缺血缺氧性损害)等.......

    作者:陈韵岱 刊期: 2011- 03

  • 为什么要再论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预后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一致的临床研究证据.本期杂志组织有关专家再次全面系统阐述了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的证据,为什么要再论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1- 03

  • 尚无确切证据提示他汀类药物增加癌症风险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已20余载,从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开始,一系列经典的临床试验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在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同时使心血管死亡和发病风险明显下降,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

    作者:陈红;任景怡 刊期: 2011- 03

  • 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降低总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溶性他汀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后经肝脏清除.因此,肝脏是他汀类药物发挥药理作用以及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

    作者:严晓伟 刊期: 2011- 03

  • 他汀类药物治疗中新发糖尿病风险与获益的评价

    2001年的WOSCOPS研究发现,普伐他汀可能有减少新发糖尿病作用;而2008年的JUPITER研究提示,瑞舒伐他汀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究竟他汀类药物对新发糖尿病风险如何?对有心血管病风险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风险和获益如何评价?这些问题成为近年备受关注的热点.......

    作者:叶平 刊期: 2011- 03

  • 他汀类药物与肾脏损害

    他汀是一类目前强效的调脂药物,可用于患有肾脏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有临床观察提示,他汀类药物通过纠正血脂代谢紊乱,可降低肾脏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危险;此外还有可能通过改变肾脏血液动力学或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改善肾功能或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作者:赵水平 刊期: 2011- 03

  • 重视经皮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的安全性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估计全国约有100余万HCM患者.近年来,通过经皮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梗阻性HCM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机能和生活质量.随着PTSMA例数的增长,其安全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乔树宾;袁建松 刊期: 2011- 0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