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起搏器导线致三尖瓣重度狭窄近乎闭锁一例
患者男,57岁,1990年8月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置入VVI型埋藏式心脏永久起搏器,2000年6月因“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和起搏器导线功能障碍”,更换新的脉冲发生器并重新置入新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器导线(旧的起搏器导线未拔除).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尚可.2010年10月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乏力、呼吸困难,后逐渐出现端坐呼吸及双下肢轻度凹陷型水肿,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脉搏60次/min,血压132/90m......
作者:林玉平;魏芹;王梦洪;付勇南;文渊 刊期: 2013- 12
-
昏迷伴心电图ST段抬高一例
患者男性,57岁,因“家人发现意识丧失4h”于2012年11月1日10:10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患者于2012年10月31日晚大量饮酒(具体数量不详),11月1日6:00家人发现其意识丧失,口吐白沫,二便失禁,立即送至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肌钙蛋白Ⅰ阴性;头颅CT示右侧放射冠可疑腔隙性梗死;随机血糖6.8mol/L.既往体健;饮高度白酒30年,300~400ml/d;家人......
作者:黎娜;郑金刚;叶小钧;张丽芳;柯元南 刊期: 2013- 12
-
QRS波群“窄而高”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反复发生心室颤动一例
患者男性,10岁,因反复头晕5年,近1周晕厥2次入院.近5年患者反复发作头晕,无晕厥,夜间睡眠中突然尖叫,哭喊后惊醒.1周前患者安静时突发晕厥,伴二便失禁,2min后意识自行恢复.急送至当地医院心电图示:QRS时限40ms,Ⅰ、aVL、Ⅱ、Ⅲ、aVF和V2~6J波及ST段弓背向下抬高,T波高尖,未明确诊断.遂转至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期间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测示心室颤动,予心肺复苏,电除颤纠正心室......
作者:邵春丽;楚建民;朱俊;王靖;陈旭华;侯翠红;浦介麟;张澍 刊期: 2013- 12
-
血流储备分数CT成像的临床应用二例
例1,患者男性,60岁.因发作性胸痛1个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于2013年1月22日入院.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史,吸烟40年,每日平均20支;饮酒40年,每日平均250g.入院时查体无特殊.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于1月23日行经导管CAG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测量,CA......
作者:吕滨;侯志辉;王志强;吴永健;宋光远;裴汉军 刊期: 2013- 12
-
氧化应激下缝隙连接蛋白43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会造成自主神经重构、电重构与结构重构,反过来,心房的自主神经重构、电重构与结构重构又会促进房颤的持续.自主神经系统通过释放各种神经递质作用于相应的受体来调节离子通道的活动,从而影响细胞电活动,通过折返、触发、自律性增高等机制诱发房颤[1].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可影响房颤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而房颤本身又使心房肌的氧化应激产物增加.相关的研究发现......
作者:刘海德;何燕 刊期: 2013- 12
-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免疫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首要病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心肌梗死后继发的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在经历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后造成梗死区心肌膨出,非梗死区心肌过度肥大,心腔扩大,引起心室几何形态发生变化,并终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心肌缺血,压力负荷异常,神经、激素的过度代偿都会启动或加重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目前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
作者:满艺龙;曹克将;汪道武 刊期: 2013- 12
-
心肾综合征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美国有500万心衰患者,每年约1百万人发生失代偿性心衰[1].我国心衰患病率为0.9%[2],约有1200万心衰患者,并且随年龄的增高心衰发病率也增加.心衰往往并发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syndrome,CRS),导致病死率增加.2010年KDIGO和ADQI发表专家共识,明确地将CRS定义为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可能......
作者:王岚;胡凯;顾晔 刊期: 2013- 12
-
我国中老年人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目的探讨我国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上海心脏健康研究(SHHS)队列基线调查中5133例健康中老年人血浆NT-proBNP水平.其中,男性2170例,女性2963例.分别采用分位数回归和经验方法估计正常参考值范围(第2.5百分位数~第97.5百分位数).结果不同年龄段女性的NT-proBNP水平均高于男性(......
作者:金雪娟;周京敏;周俊;虞勇;崔晓通;葛均波 刊期: 2013- 12
-
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
“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是医圣希波格拉底向医生发出的警世恒言.过度医疗不仅伤害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重创了医生职业的尊严和本应得到的社会尊重与信任.如不认真控制,过度医疗猛如虎.回顾我国近几十年心血管医学史上曾发生过的一些事,发人深省.......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3- 12
-
2013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议纪要
“2013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议”于2013年10月26-2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办,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辽宁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和辽宁省人民医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多位专业同道和知名专家共襄盛会.大会开幕式由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李占全教授主持,辽宁省卫生厅董......
作者:李占全;苗志林 刊期: 2013- 12
动态资讯
- 1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与放射治疗
- 2 老年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 3 心包恶性间皮瘤误诊为缩窄性心包炎一例
- 4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十年间急诊室和住院患者发作心室颤动的临床分析
- 5 术前临床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关系的探讨
- 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 7 心脏浦肯野细胞胞内钙调控的特点
- 8 心房颤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 9 抗泌尿系统肿瘤药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 10 肺栓塞临床诊治27例报告
- 11 低分子量肝素、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系统影响的对比研究
- 12 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 13 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 14 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 15 叉头蛋白FoxO亚群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 16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罪犯病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 17 单纯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18例临床分析
- 18 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及两药合用对顿抑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 19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价值的比较
- 20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