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8期文章
  • 硫氧还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保护作用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心血管疾病在死亡原因构成比中已居首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总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36.8/10万,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40.6%.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全球、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需氧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

    作者:田笑;谭纳宇;孙豪君;李树壮 刊期: 2014- 08

  • 静息心率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06至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年龄≥40岁、既往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440例,将其中资料完整的5153例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至20......

    作者:陶杰;李冬青;董岩;吴寿岭 刊期: 2014- 08

  • 新型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

    目的观察采用新型区域协同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PCI的非本院首诊、发病时间在24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依据是否纳入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分为研究组(230例,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和对照组(168例,采用常规模式).比较两组患......

    作者:梁仪;徐良洁;严金川;刘培晶;袁伟;陈小节;王中群 刊期: 2014- 08

  • 区域协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网络建设探讨

    目的探讨在我国建立区域协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网络系统(IRN-STEMI)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以实时心电图传输技术为纽带,通过管理模式创新,以厦门市心脏中心为核心,协调120急救系统、其他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能力的医院及部分基层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创建厦门区域协同STEMI救治网络.总结IRN-STEMI运行1年来网络内所有医疗单位STEMI患者的救治情况,......

    作者:王斌;王焱;叶涛;肖国胜;常贺;温红梅;陈媛;林吉怡;杨鹭琳 刊期: 2014- 08

  • 不同时期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了解时代变化对患者人群特点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两组病例来自不同时期的两个国际大规模NSTE-ACS临床试验中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国患者.共入选1473例NSTE-ACS患者,其中749例来自1999年4月至2000年12月我国38个中心开展的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OASIS)研究......

    作者:白莹;梁岩;谭慧琼;乔树宾;张峻;杨艳敏;章晏;朱俊 刊期: 2014- 08

  •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首诊于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首诊于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监护系统将PCI中心与30余家非PCI医院(网络医院)连接起来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通过培训使网络医院执行与PCI医院相同的流程.选取首诊于3家网络医院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协同救......

    作者:段天兵;向定成;秦伟毅;彭膺;李如成;彭华;张金霞;阮云军 刊期: 2014- 08

  •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与目标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以缩短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并避免浪费.尽管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胸痛中心主要的救治对象,也是用于考察胸痛中心运行质量的主要病种,但规范化胸痛中心的建设必须包括上述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

    作者:易绍东;向定成 刊期: 2014- 08

  • 积极推动胸痛中心认证 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

    胸痛是多学科急重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对胸痛患者早期识别、转运、分拣和救治已有专业常规和流程.如何整合救治过程,使之更加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可采用国际上普遍推行的胸痛中心模式.胸痛中心的建立常以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为切入点,并整合公众教育、急救转运体系、医院救治和康复为一体,使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有了高效的接合点,并在整体上带动心血管疾病急重症的救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胸痛中......

    作者:霍勇 刊期: 2014- 08

  • 有氧代谢运动之父的人生传奇

    在美国达拉斯参加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学术年会期间,读会议每日新闻,十分欣喜获得介绍我的老朋友、有氧代谢运动(简称有氧运动)之父KennethH.Cooper教授的文章.文题是“82岁高龄,有氧运动之父仍充满活力”.当天傍晚,在AHA举办的晚宴上见到了Cooper教授及其夫人.我提出可否组织参加AHA年会的一些中国医生参观Cooper有氧运动研究所和有氧运动中心,他欣然同意,但抱歉说他次......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4- 08

  •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4种类型,其中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为主要表现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近30余年来,我国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ASCVD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为进一步做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

    作者: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专家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循证工作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流行病学组 刊期: 2014- 08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