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2001-2011年中国东部城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趋势
目的评价2001-2011年间中国东部城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在临床特征、诊疗模式和结局的变化趋势.方法本文数据来自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ChinaPEACE回顾性AMI研究),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第1阶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东部城市代表性医院.第2阶段,选取2001、2006和2011这3个特定年份,在代表性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
作者:李静;李希;胡爽;余苑;严小芳;蒋立新 刊期: 2016- 04
-
中国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方法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54例.将患者分为4组:<55岁组(3950例);55~64岁组(4361例);65~74岁组(3759例);≥75岁组(278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之间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
作者:伏蕊;杨跃进;窦克非;杨进刚;高晓津;许海燕;吴元;李卫;王杨 刊期: 2016- 04
-
ATP结合盒亚家族B运载体1和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亚家族B运载体1(ABCB1)和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择期PCI并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判断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反应性,将患者分为3组:显效组[二磷酸......
作者:周超飞;任艺虹;宋玉乔;易军;韩宝石;薛桥;付振虹;李冬云 刊期: 2016- 04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左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典型特征的心肌病[1],是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传统观念认为,DCM患者预后差,表现为左心室持续性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进行性恶化,终导致死亡或需要进行心脏移植[1].新近研究发现,DCM也是我国心脏移植的常见病因[2].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部分DCM患者可以发生“左心室逆重构......
作者:张健;邹长虹 刊期: 2016- 04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方法及应用价值
药物抗栓及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住院患者发生主要出血事件的风险.严重出血事件明显增加死亡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平衡出血与缺血风险.出血风险评分工具,比如ACUITY评分及CRUSADE评分系统等,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如何?应用该评分系统是否明显降低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述评.......
作者:马依彤;谢翔 刊期: 2016- 04
-
健康心脏选择:每个人,每个角落
2015年世界心脏联盟(WHF)的主题是“HealthyHeartChoice:Everyone,Everywhere!”.如何用中文准确表达它的意义,我看了多种译法,都感到过于追求辞句华丽,但是词不达意.我认为雀巢公司中国总裁演讲时的翻译好,即健康心脏选择:每个人,每个角落.也就是人人健康,处处健康.......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6- 04
-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我国冠心病发病呈逐年增加态势,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目前,PCI的适应证大部分都是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的结果来决定.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是制定冠心病治疗策略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技术仅能对病变的解剖学进行评价,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病......
作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专家组 刊期: 2016- 04
-
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
目的分析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住院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7例,随访至2014年12月或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给予指南推荐的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较基线提高≥10%且LVEF≥50%,同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
作者:张健;邹长虹;黄燕;周琼;张宇辉;吕蓉 刊期: 2016- 04
-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P1208fs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7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门诊的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该家系共有3代10位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利用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的方法对HCM先证者的96个与遗传性心肌病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全部外显子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法在家系内9名成员以及300个健康志愿......
作者:李静;刘丽文;纳丽莎;左蕾;齐伟;刘莹;邵红;马志玲;王立锋 刊期: 2016- 04
-
肥厚型心肌病扩张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扩张相(D-HC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为D-HCM组和左心室内径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对D-HCM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预后情况.结果13年间入院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共6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579......
作者:李品睿;李晓连;许菲;苟成;邓明洁;刘金秋;王珂 刊期: 2016- 04
动态资讯
- 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致顽固性心力衰竭一例
- 2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 3 心脏磁共振成像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
- 4 国产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未闭动脉导管15例报告
- 5 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探讨与临床研究
- 6 射频消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解剖分布及长期随访
- 7 中国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概况
- 8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
- 9 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 10 合理应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
- 11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136例疗效观察
- 12 QT间期延长犬模型长间歇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机制的跨壁光学标测研究
- 13 我国临床心电生理学发展回顾
- 14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策略
- 15 血清可溶性ST2联合白细胞介素-33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辅助诊断价值的初探
- 16 中国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及临床特点
- 17 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 18 血清Cystatin c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
- 19 同种移植大鼠心脏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及其机制探讨
- 20 左心房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附壁血栓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