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心原性休克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血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变化
张磊;王春;谷天祥;卢春茂;王子文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休克, 心原性
摘要:目的 观察心原性休克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6至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66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心原性休克,将患者分为无心原性休克组(51例)和心原性休克组(1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于麻醉后即刻及术后4、8、16、24、48和72 h收集患者的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清TM水平.结果 (1)无心原性休克组糖尿病比率高于心原性休克组[64.7% (33/51)比20.0% (3/15),P<0.01],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比率低于心原性休克组[41.2% (21/51)比100%(15/15),P<0.01].(2)无心原性休克组术后血清肌酐、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低于心原性休克组[分别为(88.5±36.7)μmol/L比(122.6 ± 71.1) μmol/L、1.3(0.2,2.7) μg/L比16.4(5.8,23.4) μg/L和(18.8±4.7) μg/L比(49.3±15.9) μg/L,P均<0.05].(3)无心原性休克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心原性休克组[11.5(9.0,18.0)h比20.0(8.5,82.5)h,P=0.02],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率低于心原性休克组[0比100% (15/15),P<0.01].(4)无心原性休克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房颤动和心肌梗死的比率均低于心原性休克组[分别为5.9%(3/51)比80.0%(12/15)和19.6%(10/51)比93.3% (14/15),P均<0.01].(5)无心原性休克组麻醉后即刻及术后4、8、16、24、48和72 h的TM水平分别为3.30(2.68,7.44)、4.09(2.95,7.18)、4.35(2.68,8.22)、3.50(2.95,8.00)、3.41(2.60,5.97)、3.30(2.65,5.42)和3.94(2.82,5.60) μg/L,心原性休克组麻醉后即刻及术后4、8、16、24、48和72 h的TM水平分别为2.44(1.97,2.67)、2.21(1.93,2.83)、2.64(2.29,2.67)、2.84(2.26,2.94)、3.35(2.43,4.05)、2.76(2.73,2.97)和3.81(2.96,5.96) μg/L.无心原性休克组和心原性休克组不同时间点之间的T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心原性休克组术后4和8h的TM水平均高于心原性休克组(P均<0.05),两组之间的TM水平在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无心原性休克患者比较,心原性休克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清TM高峰出现迟,恢复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