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刘蓉;乔树宾;胡奉环;杨伟宪;袁建松;崔锦刚
关键词:心肌病, 肥厚性, 导管消融术, 预后
摘要:目的 评价经皮无水酒精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判断其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录阜外医院2005年9月至2013年12月经皮无水酒精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27例,平均年龄(47.8±11.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42年(1.17~9.93年),随访率为97.4%(221/227).通过查阅病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史、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患者的生命状态、临床表现和心功能情况.通过Kaplan-Meier法记录生存曲线,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期间1例患者因腹膜后出血死亡;2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2例患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均成功电转复;4例患者发生心包填塞;35.7%(81/227)的患者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例,5例晚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例.长期随访,术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10.1%(23/227)比74.9%(170/227),P=0.000],黑嚎和晕厥发生率明显下降[2.6%(6/227)比39.2%(89/227),P=0.035].长期随访过程中患者死亡6例,其中4例为心原性死亡,1例因心房颤动脑栓塞死亡,1例因直肠癌死亡.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6例新发心房颤动,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8例行外科心肌切除术,3例行二次化学消融术.1、5和9年无全因死亡生存率分别为100%、96%和96%.1、5和9年无死亡、无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的生存率分别为100%、86%和70%.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残余压差(HR=1.027,95%CI1.006~1.048,P=0.010)、无水酒精用量少(HR =0.596,95%CI0.398~0.892,P=0.012)和术中未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HR =0.332,95%CI0.124~0.886,P=0.028)是心原性死亡及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长期预后良好.左心室流出道残余压差、无水酒精用量少及术中未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