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第10期

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指导心房扑动消融的初步经验

邹建刚;曹克将;陈明龙;杨兵;陈椿;单其俊;李文奇

关键词: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术
摘要:目的评价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在心房扑动(房扑)标测和射频消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7例房扑患者,年龄(60±10)岁,男4例,女3例.其中1例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例为采用常规方法消融典型房扑后复发患者.应用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构建右房三维几何模型,标测心动过速的折返激动顺序和关键峡部,并利用其导航系统指导峡部的线性消融.消融后分别于峡部两侧起搏判断峡部阻滞情况.结果 6例患者诱发出房扑,心动过速周长(216±22)ms. 6例房扑均为峡部依赖型,2例呈逆钟向传导,4例呈顺钟向传导;4例房扑呈双环折返激动;7例消融均成功,房扑不再诱发,峡部呈完全双向传导阻滞;手术时间(300±129)min,X线曝光时间(25.0±6.5)min,放电次数(25.7±12.1)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1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在房扑标测和消融中应用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能确定折返环路(特别是双环折返激动)的顺序和关键峡部,而且能准确判断线性损伤的连续性,同时可减少X线曝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