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第10期文章
  • 急性冠脉综合征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γ基因表达及其与细胞黏附分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γ(PPARγ)在单核细胞的表达,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PPARγ的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性.方法从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34例正常对照者中分离周围血单核细胞,抽提总RNA,应用逆转录PCR差异显示检测.结果PPARγ可在周围血单核细胞表达,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周围血单核细胞表达显著下调;PPARγ表达水平与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和体重......

    作者:赵水平;李毅夫;彭道泉;聂赛;周宏年 刊期: 2001- 10

  • 香港地区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以探讨香港地区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硬化斑块指数.检测140例患者,其中冠心病组70例,无冠心病的对照组70例.结果在冠心病组,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作者:续平;胡锦生 刊期: 2001- 10

  •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肌肌袖相关的房性心动过速

    目的研究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病例为1998年1月~2001年4月在我院因房速[部分伴心房颤动(房颤)]而行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的患者.比较不同部位起源房速的临床特点和心内激动差异.结果共19例,年龄(46.8±18)岁.尝试消融治疗16例,房速起源右房侧11例,分别为希氏束上方4例,上腔静脉、右心耳各2例,下腔静脉、冠状窦口、终末嵴各1例.起源于左房侧5例,分别为肺静脉4例......

    作者:方全;邓华;程康安;吴宁 刊期: 2001- 10

  •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细胞)体外定向心肌细胞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悬滴培养技术定向诱导ES细胞分化为拟胚体,进而分化为心肌细胞,并用RT-PCR对四种肌肉肌动蛋白在EBs中的表达进行了鉴定.结果在拟胚体和进一步分化的ES细胞中观察到自发节律性收缩的心肌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血管和胃肠道平滑肌)以及纹状肌肉肌动蛋白(心肌和骨骼肌)在这些心肌细胞样的细胞中均......

    作者:孙彦洵;周江;杨晓 刊期: 2001- 10

  •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Fas蛋白配体(FasLigand,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与心肌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64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假手术24h)、缺血再灌注Ⅰ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Ⅱ组(缺血30min、再灌注72h)及缺血再灌注Ⅲ组(缺血3h、再灌注24h).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

    作者:赵明中;陈运贞;李媛媛;胡大一 刊期: 2001- 10

  • 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度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在体犬正常心室肌以及肥厚心室肌三层之间是否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方法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不应期.结果正常心肌三层之间的不应期呈均一性,没有显著的不应期离散.同正常心肌相比,肥厚心肌三层不应期均有延长,而中层心肌延长的幅度大,使得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采用突然的循环长度改变可使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更加明显.结论正常犬三层心肌之间不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梯度,而肥厚心肌中存......

    作者:吕家高;陆再英;Voss Frederik;Wolfgang Schoels 刊期: 2001- 10

  • 肺栓塞猝死抢救成功一例

    肺栓塞在我国并不少见,但因对其认识不够,临床上常致误诊和漏诊.肺栓塞突发呼吸循环衰竭者抢救成功报道较少,我院近成功抢救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忠;白树功;孔令军;李勇 刊期: 2001- 10

  • 司巴沙星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一例

    患者,女,30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2d于2000年5月31日收入院.患者2d前于睡眠中突然尖叫,神志不清,约1min后恢复,即送急诊留观.留观期间发作2次晕厥.......

    作者:张燕;伍卫;王景峰;聂如琼;周淑娴;张静敏 刊期: 2001- 10

  • 与冠状动脉造影术有关的“紫趾”综合征

    “紫趾”综合征临床罕见,预后不良,其发生常与主动脉内介入操作有关.由于对本病缺乏足够认识,很少在患者生前作出诊断.目前,我院共完成1O30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术后出现此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柳志红;高润霖;赵彦芬;宋杰;乔树宾;陈纪林 刊期: 2001- 10

  • 应用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逆向关闭肌部室间隔缺损一例

    先天性肌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修补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人们已尝试了多种装置以期替代外科经导管关闭这类缺损,但因先前的一些装置递送鞘大,不能回收及再定位,残余分流率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专为经导管关闭肌部室间隔缺损而设计,国外也已有成功应用于儿童患者的个例报道[1].本文报告成功应用该装置经导管逆向关闭儿童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学和疗效.......

    作者:周爱卿;高伟;余志庆;李奋 刊期: 200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