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第11期文章
  • 马踢伤致室间隔破裂及室壁瘤一例

    患者男性,52岁,1999年5月被马踢伤前胸部,当即感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急诊科经X线胸透及心电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离院.至伤后5d,因呼吸困难加重、心前区疼痛来院就诊.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Ⅱ/Ⅵ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P2亢进.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段抬高.X线胸片示两肺血增多,肺动脉段膨出.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肌部缺损(室缺)约2.5cm,距心尖部约2cm;左室尖部局部膨出伴反向搏动.经术......

    作者:梁兵;蒋树林 刊期: 2001- 11

  • 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溶栓和急诊经皮经腔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等血运重建技术,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区早期再灌注,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却不能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成体心肌细胞是分化完全的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坏死后由无收缩能力的纤维组织填充,梗死区扩张、变薄(即延展),非梗死区则出现离心性肥厚,心脏发生重构,心腔扩大,终导致心力衰竭.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使心......

    作者:罗彤;杨跃进 刊期: 2001- 11

  • 世纪之交的心力衰竭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和认识正在深化,并出现了一线曙光,而国际上大规模人群、随机双盲、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又对心衰的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实证.因而,心衰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一向认为,慢性心衰是一不可逆的、终末期过程,目前的观点则是:慢性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内源性缺陷,可以有真正的生物学的改善.......

    作者:戴闺柱 刊期: 2001- 11

  • 全国第一届老年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召开

    全国第一届老年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于2001年9月20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举行.来自全国各大医疗单位的180多名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冠脉分叉病变等的介入治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新建的导管室,与会代表观看了应用亚太地区首家引进的全数字化心脏血管影像系统(INNO......

    作者:赵玉生;卢才义 刊期: 2001- 11

  • 欧洲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大会热点

    欧洲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大会(EUROPACE2001)于2001年6月23~2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参会代表近2000人,来自68个国家;1400余人来自欧洲,另有亚洲代表68人,规模大于两年前的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1)心房颤动的机制研究及药物和非药物干预;(2)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进展;(3)双心室或左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现将会议......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1- 11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选择性β1受体阻滞或全受体阻滞?

    在过去的10年中,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已从短期的、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有利于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1].β受体阻滞剂成功地应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从心衰的禁忌证转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正是上述治疗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范例.......

    作者:戴闺柱 刊期: 2001- 11

  • 心电图计算机自动测量与人工测量的比较

    随着计算机心电图(ECG)辅助诊断应用日益广泛,其受到了临床人员的关注.计算机诊断准确与否,在于计算机测量的准确性,后者还极大地影响着临床人员的判断,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测量功能进行临床评价.本研究利用我们自行开发的一套12导联同步ECG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以下简称计算机)对一组100例ECG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将这种测量所获各种参数与人工测量比较发现,计算机测量与人工测量几乎完全一......

    作者:刘军;李高平 刊期: 2001- 11

  • 关于对QT离散度争议的现状

    1985年,Campbell等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存活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在同一心电图描记中,从不同导联测得的QT间期互存差异.1990年Day与Campbell等提出应用测定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长QT间期和短QT间期的差值(QTmax-QTmin)代表QTd,并认为从体表心电图上所测得的QTd与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相关,此观点随后就得到了有关学者的赞同,并提出了QTd的增加与......

    作者:周晓辉;何秉贤 刊期: 2001- 11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细胞因子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测定56例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旨在研究ICAM-1及细胞因子对心衰的影响,探讨心衰监测的新途径.......

    作者:汪晓云;廖昆灵;王亚非;周群;卢薇 刊期: 2001- 11

  • 上海市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目的临床试验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但是并非所有适合使用的患者均已得到此类药物的治疗.为了了解上海市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治疗情况,我们进行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现况调查.方法在上海市16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门诊根据预先编制的调查表询问患者,并进行体格检查得到所需资料.结果男性患者略占多数(57.6%),年龄(70.3±10.1)岁......

    作者:上海市心力衰竭调查协作组;范维琥 刊期: 200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