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关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与心力衰竭的争议--ALLHAT评论
ALLHAT试验是迄今为止大规模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试验.主要结论有3点:(1)低剂量利尿剂实质上应是所有高血压患者的初始药物.(2)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并没有以往所广泛鼓吹的任何危险.(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能不如以往所想象的那样有保护作用.对于上述第2点结论,国际上是一致肯定的,然而对于第1、3点却有不少争议.......
作者:戴闺柱 刊期: 2003- 07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性别差异的机制研究
目的比较雌、雄兔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率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以期探讨女性易发TdP的机制.方法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兔心脏,采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同步记录16只兔(雌、雄各8只)的心脏左室游离壁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的单相动作电位,比较TDR的性别差异.观察低钾、低镁、索他洛尔和心动过缓分别诱发雌、雄兔的TdP发生率.结果正常状态下雄兔TDR为(18±2.1)......
作者:阮燕菲;刘念;周强;李泱;王琳 刊期: 2003- 07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频率适应性研究
目的研究阵发性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及对照组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APD)频率适应性的差异,阐明其与房颤发生有关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同时具有起搏功能的Ag-AgCl电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MAP),房颤组和对照组各入选11例患者,在逐渐递减的9个起搏周长分别记录MAP并测量APD90、APD90-50.所有房颤患者MAP记录前1个月无房颤发作史,以排除电重塑影响.结果在较长起搏周长(600、550......
作者:徐云;单其俊;陈明龙;曹克将 刊期: 2003- 07
-
房室旁路不彻底消融后电生理特性的改变
目的分析探讨因射频消融术治疗使普通房室旁路蜕变为慢旁路并使患者具有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特征的现象.方法对6例相关患者心动过速发作的特点、慢旁路产生的原因、递减传导功能及靶点图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6例慢旁路均由普通房室旁路经不彻底的消融而致,具备递减传导、靶点VA不融合等特征.结论除先天性房室慢旁路外,临床还存在继发于不彻底的射频消融术的慢旁路.因此,建议根据病因不同,将慢旁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
作者:楚英杰;郭继鸿;许原;李学斌 刊期: 2003- 07
-
经球囊超声消融肺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经球囊超声消融肺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7例,症状明显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经球囊超声消融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的开口,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学隔离.结果总计消融了137支肺静脉,肺静脉电学隔离95支(69.3%).4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9(11.7±5.1)个月,其中18例(40.9%)患者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并发......
作者:马长生;刘兴鹏;刘旭;王建安;董建增;孙英贤;卢才义;陈慧敏;郭成军;方冬平 刊期: 2003- 07
-
QT离散度不能反映心肌复极的区域性差异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上QT离散度(QTd)是否可以反映区域性的心肌复极差异.方法正常对照(对照)组和心肌梗死(心梗)组各有120例,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人工测量各导联QT间期,计算QT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梗组QTd明显增加,分别为(56.3±17.8)ms与(100.9±54.3)ms,P<0.001;但两组之间存在很大交叉,无法确立参考值.长QT和短QT在两组的导联分布呈现一致趋势.心梗组......
作者:梁黔生;陆再英 刊期: 2003- 07
动态资讯
-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2 CT血管成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风险的评估
- 3 3.0T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
- 4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
- 5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伴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
- 6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
- 7 肥厚型心肌病扩张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 9 2 338条胎儿心脏cDNA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测序分析
- 10 静脉注射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致心律失常三例
- 11 生物可降解与非可降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一年临床及七个月造影随访
- 12 经食管心室起搏抢救心脏骤停二例
- 13 继往开来开创心血管病预防康复新局面
- 14 限制型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
- 15 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16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栓塞并双房内骑跨血栓一例
- 17 兔肺静脉肌袖细胞和左心房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特征的对比
- 18 膜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
- 19 双心室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 对不同起搏模式下患者生活质量的前瞻性随机交叉双盲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