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治疗前后主动脉造影的表现
目的观察和研究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前后的造影表现,为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到200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除1例外,所有患者可以见到真假腔.入口多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交界处,但5例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4例在降主动脉的下段,2例在腹主动脉,出口在腹主动脉或在髂动脉.假腔的血流有6种情况:(1)34例(71%)的假腔既......
作者:盖鲁粤;郭伟 刊期: 2004- 05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273例,其中外科手术组159例,介入治疗组114例.外科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年龄分别为(20.7±15.1)岁和(25.4±16.1)岁(P=0.013),ASD大小分别为(18.9±6.1)mm和(16.5±5.0)mm(P=......
作者:杨振文;戴汝平;张戈军;徐仲英;蒋世良;胡盛寿 刊期: 2004- 05
-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新型封堵器堵闭动脉导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Baxter聚四氟乙烯(PTEF)带环人造血管缝合在犬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之间建立动脉导管未闭动物模型,3~6d后经皮穿刺封堵动脉导管.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行大体解剖,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5只犬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5只模型犬均堵闭成功,无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封堵器表面部分由内皮组织覆盖,术后6个月封堵器两端完全为一层内皮组织覆盖......
作者:高嵩;赵仙先;秦永文 刊期: 2004- 05
-
切割球囊成形术与经皮腔内β-射线放射疗法联合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目的观察切割球囊成形术(CBA)与经皮冠状动脉(冠脉)内β-射线放射疗法(β-放疗)联合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ISR>70%的患者295例,男性205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9.76±10.83)岁,其中112例均行CBA联合β-放疗作为β-放疗组(n=112),183例单独采用CBA(89例)或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94例)为对照组(n=183).弥......
作者:樊冰;葛均波;von Birgelen C;钱菊英;王齐兵;葛雷;陈灏珠;Erbel R 刊期: 2004- 05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炎症反应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重要因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介导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紧密黏附的重要黏附分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ICAM-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124例,同时收集传统危险因素、手术相关因素信息.应用PCR-RFLP方法确定ICAM-1K469E基因型.结果入选的......
作者:刘兆平;霍勇;李建平;薛琳;赵春玉;洪秀梅;黄爱群;高炜 刊期: 2004- 05
-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TCVSD)与外科修补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提供优选依据.方法外科组包括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45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VSD;TCVSD组包括同期接受TCVSD术的45例膜周部VSD患者,采用新型偏心状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VSD.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和费用等情况.结果TCVSD组44......
作者: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刘延龄;吕秀章;朱振辉;王云 刊期: 2004- 05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介入治疗后心肌微梗死及支架内再狭窄中的预测价值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在组织重构、斑块稳定性和再狭窄的病理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支架置入会造成血管损伤和管壁重构,置入处血管组织中MMP-2,MMP-9表达明显增加[1].我们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外周血MMP-9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改变与心肌微梗死以及远期支架内再狭窄间的关系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作者:沈成兴;梁春;陈良龙;钱菊英;王克强;陈灏珠;葛均波 刊期: 2004- 05
-
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分析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出现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PCI后FAP的发生及临床处理情况.方法入选105例PCI后FAP的患者,并与同期无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FAP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的FAP发生率为0.8%,PCI的FAP发生率为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47)、动脉鞘管型号≥7F(P=0.......
作者:张崟;吕强;马长生;康俊萍;张维东;贾长琪;赵卓;吴学思 刊期: 2004- 05
-
紧急肺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中/大块肺栓塞初步经验
目的了解紧急肺动脉介入治疗对中/大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紧急肺动脉造影确诊后、即刻行肺动脉内导管机械性碎栓、吸栓及接触性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处理前后的肺循环梗阻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8例经紧急肺动脉造影确诊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63.3±15.0岁).处理前后Miller指数从0.51±0.17减小至0.29±0.15(P......
作者:樊济海;刘宏鸣;顾秀莲;卢静;王玲;沈水春;吴兆麟 刊期: 2004- 05
-
病变血管直径对支架置入术后临床及造影结局的影响
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在10%~50%[1].支架内再狭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由于内膜增生,少数与支架弹性回缩或扩张不充分有关[2].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临床易患因素、操作相关因素、病变本身特征等许多方面[3].我们定量评估了病变血管直径与再狭窄及临床结局的关系.......
作者:金雪娟;钱菊英;樊冰;洪斌;王齐冰;葛雷;葛均波 刊期: 2004- 05
动态资讯
- 1 Angio-Seal血管闭合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 2 我国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效价评估
- 3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家兔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的影响
- 4 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及富辛普利的治疗效果
- 5 百年魂 健康梦
- 6 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可溶性Fas的影响
- 7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长期疗效观察
- 8 增殖抑制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9 肥厚型心肌病潜在治疗新靶点
- 10 少见复杂先心病患者同时进行两处畸形的介入封堵治疗一例
- 11 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
- 12 北京中老年自然人群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分布及相关因素
- 13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假性血友病因子及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与早期心脏并发症的关系
- 14 药物遗传学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
- 15 右心衰竭的动物模型
- 16 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预后影响
- 17 人体右心室心肌瞬间外向钾电流二例的初步研究
- 18 卡维地络对心室肌细胞膜钠、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 19 巨大房间隔缺损合并小左心房的介入治疗
- 2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