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阿托伐他汀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并改善早期炎症反应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COX-2)mRNA表达及其对白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观察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mRNA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取AMI患者40例(AMI组),冠心病(CHD)稳定期患者18例(对照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0)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d,n=20)治疗一......
作者:邓平;赵水平;吴洁;洪绍彩;吴智鸿;周宏年;聂赛 刊期: 2005- 11
-
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钠氢交换体蛋白变化及阿米洛利对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球囊损伤动脉后平滑肌层钠氢交换体(NHE)-1蛋白量的变化及NHE-1抑制剂阿米洛利(Amiloride)对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探讨NHE-1参与血管再狭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miloride干预组12只、球囊损伤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干预组及损伤组制作球囊损伤模型,干预组于手术前3天开始给予Amiloride5mg*kg-1*d-1,损伤组以相同剂量生理盐......
作者:房晓祎;李玉光;林吉进;曾欣 刊期: 2005- 11
-
成年犬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于急性心肌梗死区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心肌内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于急性心肌梗死区的生长分化特点.方法以改良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分离及扩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直接注射对照、移植,冠状动脉内注射对照、移植4组,每组5只.不开通冠状动脉,分别向梗死心肌内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1.0~1.4×108个)或等量生理盐水.移植4周后通过HE染色、PT......
作者:窦克非;杨跃进;杨伟宪;邱洪;田毅;阮英茆;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刊期: 2005- 11
-
左侧心脏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QT延长综合征十年随访一例
患者女性,26岁.1993年跑步时发作晕厥,此后2年间反复发作晕厥10余次,多次经心肺复苏.曾规则服用普萘洛尔达1年余,仍频繁发作晕厥,故于1995年7月5日拟诊QT延长综合征(longQTsyndrome,LQTS)收入院.患者父母健在,其外祖母、母亲、2个姨妈和姐姐均有晕厥史,其中外祖母、姐姐和1个姨妈已故.体检:血压120/83mmHg(1mmHg=0.133kPa),发育、听力正常,心率1......
作者:吴弘;秦永文;郎希龙;郑兴;章同华 刊期: 2005- 11
-
起源于永存左上腔静脉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一例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多数是由起源于肺静脉的异位兴奋灶所诱发,少数诱发房颤的异位兴奋灶可位于肺静脉外[1-3].本文介绍起源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异位激动诱发房颤的成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刘少稳;金哲;赵学中 刊期: 2005- 11
-
RNA干扰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1998年,Fire等[1]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将反义RNA、正义RNA以及相应的双链RNA(dsRNA)分别注入秀丽线虫,结果发现:与其他两种单链RNA相比,dsRNA可显著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他们将这种生物体内的自我保护机制称为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这种特异性抑制靶基因转录后表达的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被Science杂志评为2001和2002年度十大......
作者:唐昱;葛郁芝;殷勤伟 刊期: 2005- 11
-
深化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
1998年,Haissaguerre等[1]首先发现肺静脉内的电活动可以导致心房颤动(房颤),并创造了点消融的术式;从此,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就成为有希望根治房颤的方法,也成为心律失常领域内受关注的研究热点.2000年,Pappone等[2]报道了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进一步推动了经导管消融房颤的发展.现在,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由过去的30%左右上升到90%,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认可.......
作者:黄从新 刊期: 2005- 11
-
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看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是由于斑块破裂,继之血栓形成,血管急性闭塞而引起的,而血管闭塞以后心肌坏死有一个从心外膜向心内膜进展的过程,通常需6h以上方发生全层透壁性坏死.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均已证明,如果在该时间窗口内使闭塞冠状动脉再通,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并改善心功能.20世纪80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的年代.静脉溶栓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溶栓治疗可降低......
作者:高润霖 刊期: 2005- 11
-
本刊继续教育园地答题卡第11期幸运读者
......
作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5- 11
-
心房可兴奋间期对山羊心房颤动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山羊心房可兴奋间期(EP)在心房颤动(房颤)稳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10只山羊的左心房游离壁外膜缝合电极片,利用自制的房颤刺激器于体外发放50Hz的刺激1s,每次间隔2s,诱发维持时间超过24h的持续性房颤.定期终止刺激,记录房颤自发持续时间,计算平均房颤波周长(AFCL),并在房颤持续过程中利用感知房颤波发放刺激夺获心房的方法测量房颤时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F),计算EP(EP=AFC......
作者:单兆亮;王玉堂;时向民;闫俊瑾;周俊彦;国建萍;王卫华;李天德 刊期: 2005- 11
动态资讯
- 1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取代静脉普通肝素的随机对照研究
- 2 血脂康在体外对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抑制作用
-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是当前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 5 中国健康人群正常心率范围的调查
- 6 早期绝经与女性冠心病研究进展
- 7 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百年发展历程
- 8 氨氯地平和硫氮革酮缓释片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动脉弹性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
- 9 谷氨酰胺诱导热休克蛋白70高表达可抑制大鼠心房肌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重构
- 10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浆网Ca2+ -ATP酶基因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 11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影响
- 12 左心室憩室伴罕见特殊心电图改变一例
- 13 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
- 14 我国肺动脉栓塞误诊调查分析
- 15 心力衰竭大鼠肺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及福辛普利和氯沙坦的干预作用
-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治疗现状分析
- 17 加强基层心血管医师培训培养心血管健康的“守门员”
- 18 热休克蛋白70在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抗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效应
- 19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文献检索启事
- 20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治疗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