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7期文章
  • 福辛普利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目的评价福辛普利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福辛普利组(1mg*kg-1*d-1)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梗死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液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心肌声学造影和病理染色所测的冠状动脉结扎区心肌范围(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福辛普利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赵京林;杨跃进;荆志成;吴永建;尤士杰;杨伟宪;孟亮;田毅;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刊期: 2005- 07

  •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一为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组,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即溶剂对照组,n=6)和吡格列酮组(3mg/kg,n=7),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另一为缺血30min再灌注2h组,然后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及吡格列酮0.3mg/kg组(n=6)、1mg/kg组(n=7)和3mg/......

    作者:曹泽玲;叶平;龙超良;陈凯;李小卫;汪海 刊期: 2005- 07

  • 犬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功能不全时卡托普利对肾微血管血流灌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犬急性心功能不全状态下肾动脉血流和肾微血管床血流灌注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其影响.方法12只杂种犬,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并快速右室起搏,制作急性心功能不全模型,同时开腹暴露左侧肾脏及肾动脉,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监测升主动脉根部血流量(心输出量,CO)和肾动脉血流量(RBF).在基础及CO下降25%(LCO25%)和50%(LCO50%)时,观察CO和RBF改变.同时进行肾脏对比超声......

    作者:谢晋国;刘伊丽;查道刚;宾建平;刘俭;吴平生 刊期: 2005- 07

  • 双支冠状动脉瘘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患者男,53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6h入院.疼痛呈压榨性,向左肩背放射,伴大汗、恶心.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高170/90mmHg(1mmHg=0.133kPa),未正规治疗.查体:血压120/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心电图:Ⅱ、Ⅲ、aVF、V1、V2、V3、V4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1......

    作者:韩立宪;曹绪芬;彭万忠;张军;李洪稳;周继新;尚爱英;王玉刚 刊期: 2005- 07

  • 重组载脂蛋白A-IMilano在心血管保护及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心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大突破,该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合成,降低循环血液中LDL-C,从而达到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疗效[1].......

    作者:祝学卫;陈保生 刊期: 2005- 07

  • 代谢综合征与自由脂肪酸的关系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不同组分与自由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的关系.方法1999年9月至10月,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分析了997名35~64岁男女两性的血浆FFA浓度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结果(1)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着FFA的升高而升高.(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和胰岛......

    作者:刘静;赵冬;刘军;刘飒;秦兰萍;吴兆苏 刊期: 2005- 07

  • 兰州市七里河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虽不如西方国家高,但却呈升高趋势.1959年全国普查高血压平均患病率为5.11%,1979年全国平均患病率为7.73%,1991年升至11.88%[1],且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不满意.本研究拟在了解本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以及其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情况,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依......

    作者:杨成悌;李小平;李秀丽;余静;贾伍亮;姚超 刊期: 2005- 07

  • 我国高血压基因研究十年回顾和几点建议

    20世纪90年代初起,高血压发病机理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我国高血压基因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本文对近10年来我国高血压基因研究作简要回顾,并对今后研究策略提出几点粗浅意见.......

    作者:朱鼎良 刊期: 2005- 07

  • 对中国2004年、欧洲2003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和JNC7血压分类的比较及评价

    自1997年11月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的第6次报告(JNC6)发表以来,已有30多项有关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公布,所积累的大量新证据呼唤新指南的产生.2003年5月,美国公布了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的第7次报告(JNC7)[1],JNC7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实用、简明的新指南.欧洲高血压学会(ESH)与欧洲心脏学会(ESC)共同拟订......

    作者:孙宁玲 刊期: 2005- 07

  • 从三项临床试验的结果看慢性冠心病药物治疗的新动态

    慢性冠心病特别是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方案已经基本形成[1],过去几年中有关研究不多、争论甚少.但是2004年底三项重要临床试验结果相继发表[2-4],促使人们重新认真思考慢性冠心病的合理治疗问题.......

    作者:施仲伟 刊期: 2005- 07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