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形态学和α-肌动蛋白(actin)免疫组化鉴定.在细胞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法检测ox-LDL和缬沙坦对TF、TFPI蛋白表达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法检测ox-LDL和缬沙坦对TF......
作者:黎娜;朱文玲;陈莲凤;柯元南 刊期: 2006- 10
-
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二例
碘普罗胺(商品名:优维显)广泛应用于动脉及心血管造影,过敏反应少见,我们在介入治疗中使用碘普罗胺发生两例过敏性休克,报道如下:例1男性,64岁,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天后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规术前准备,造影剂采用碘普罗胺,碘过敏试验阴性.手术进行到30min时患者诉腹部紧缩伴饥饿感,10min后面部发麻,血压下降90/60mmHg(1mmHg=0.......
作者:孟存良;谷剑;张帆;李英肖;靳福昌;郜利会;宋晓丽;王建军;齐晓勇 刊期: 2006- 10
-
国产双心室辅助装置用于心脏移植过渡支持一例
心室辅助装置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或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支持(bridge-to-transplant,BTTx).我院于2005年5月19日为1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了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研制的气动双心室辅助装置--罗叶泵,该装置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用[药监械(2003)39号].心脏辅助11天获得心脏供体,进行了心脏移植,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学钧;吴若彬;范瑞新;郑少忆;成安衡;章晓华;罗沙;熊卫萍;罗征祥 刊期: 2006- 10
-
β受体阻滞剂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血管疾病中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但是个体之间对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性、副作用差异较大,在临床应用中存在无法预测其有效性、过度治疗、严重副作用等问题.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基因多态是影响药物反应的重要因素,基因多态的差异可能是东西方人对β受体阻滞剂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樊晓寒;惠汝太 刊期: 2006- 10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成像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声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超声换能器的研制和显示方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orliv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是心脏超声成像领域内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它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个能无创地观察心脏解剖立体形态的新视窗[1-4].这一技术不仅对于心脏疾患的诊断具有巨大意义,而且在介入治疗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现就其......
作者:王新房 刊期: 2006- 10
-
应重视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确诊和分型定位检查
自1955年Conn等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患者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原醛患病率不到1%.1981年Hiramatsu等[1]首次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在348例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现9例(2.6%)醛固酮腺瘤(APA)患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普遍采用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目前达成以下共识:......
作者:朱鼎良 刊期: 2006- 10
-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选择
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如治疗不当,反而造成失大于得,因此药物治疗要选择:(1)何种室性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何种室性心律失常不需治疗.(2)选用何种药物较安全有效,何种药物风险较大.(3)哪些药物有较多的循证依据,因此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药物选择至今还是一难题.在实践中虽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治疗上各持己见的也不少,为此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如何选用药物......
作者:蒋文平 刊期: 2006- 10
-
血脂康对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二级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血脂康在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效果.方法对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的2704例合并高血压、2166例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的干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高血压患者按照脉压分组进行统计.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高脉压组(脉压>50mmHg,1mmHg=0.133kPa)患者的死亡率和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
作者:杜保民;陆宗良;陈祚;武阳丰 刊期: 2006- 10
-
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国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标准的探讨
目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测定是目前从高血压患者中检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常用和有效的筛选方法.ARR值在不同人种中有很大差别,测定条件对其结果影响较大.本研究在严格控制药物、体位等条件下,建立中国人筛选原醛ARR值.方法根据肾上腺增强CT检查结果,将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5例)和肾上腺腺瘤/增生组(45例).停用对肾素和醛固酮分泌有影响的降压药物至少2......
作者:陈绍行;杜月凌;张瑾;龚艳春;胡亚蓉;初少莉;何清波;宋艳艳;朱鼎良 刊期: 2006- 10
-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价值
目的采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病例,治疗和随访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从而探讨原醛的临床特点和ARR在原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2例(其中3级高血压609例),空腹采血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及血生化指标,计算ARR.对比值大于25(ng/dl比ng·ml-1·h-1)的126例疑诊为原醛的病例进行肾上......
作者:张惠兰;刘振江;邵娇梅;严江涛;汪道文 刊期: 2006- 10
动态资讯
- 1 射频消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解剖分布及长期随访
- 2 大鼠精神应激性心律失常与胸1~5脊髓神经重构及心肌电重构研究
- 3 2006年中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注册调查研究
- 4 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疾病负担
- 5 犬腔静脉的电生理特性及组织学特点
- 6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继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预测因素分析
- 7 心脏嗜铬细胞瘤合并室壁瘤一例
- 8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介入治疗左回旋支后恢复窦性心律二例
- 9 化疗相关心脏毒性作用的临床防治及进展
- 10 左盘外包膜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的实验研究
- 11 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 12 氟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 CT诊断肺动脉吊带三例
- 14 β1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肾性高血压鼠心肌凋亡的影响
- 15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对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纤溶活性的影响
- 16 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方法学比较研究
- 17 如何理解强化剂量他汀的证据和获益
- 18 组建联盟 凝聚正能量
- 19 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预后和3年随访结果
- 20 急性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胶原受体GPIa基因C807T多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