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第11期文章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1114例ASD患者,男388例,女726例,年龄2~75(26.3±17.0)岁.按14岁作为儿童与成人的划分点,成人组779例,平均年龄(34.4±13.5)岁;儿童组335例,平均年龄(7.3±3.9)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切面缺损大小及边缘长短,根据ASD大直径选择封堵器,分析不同年龄、缺损形态和边缘大小时,选择封堵器的差别......

    作者:张玉顺;兰贝蒂;李寰;和旭梅;代政学;王海昌;张军;李军;杜亚娟 刊期: 2009- 11

  •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PS)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自1996年2月至2003年3月PBPV治疗PS65例.年龄1~48(13.5±9.3)岁.65例术前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不同程度PS.使用单、双球囊和Inoue球囊分别为41、6及18例.球囊直径选择依据肺动脉瓣环的大小,球瓣比1.00~1.19、1.20~1.39和≥1.40分别为19、42和......

    作者:于子翔;马依彤;杨毅宁;黄定;马翔;付真彦;刘芬 刊期: 2009- 11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介入治疗的初步应用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窒间隔穿孔封堵治疗的疗效.方法12例临床经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心脏超声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经药物治疗调整心功能后实施介入治疗封堵术,其中2例患者择期实行冠状动脉造影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置入术.结果(1)全部12例患者,缺损累及膜周部2例,肌部10例(其中心尖部3例);12例患者,9例封堵成功,9例患者存活;相关的并发症封堵器脱落2例和恶性心律失......

    作者:孙勇;袁杰;张若溪;于波 刊期: 2009- 11

  • 中老年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介入治疗139例分析

    目的分析中老年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探讨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9年4月在我科介入治疗的139例40岁以上PDA患者,男22例,女117例,年龄40~74(49.8±6.8)岁,术前心功能分级为Ⅰ级64例,Ⅱ级53例,Ⅲ级16例,Ⅳ级6例,分析中老年PDA患者临床特征及观察封堵PDA前后肺动脉压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39例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10......

    作者:朱鲜阳;陈火元;张端珍;韩秀敏;盛晓棠;崔春生;张坡;王琦光 刊期: 2009- 11

  • 瓣膜病介入治疗回顾、展望与反思

    以经皮二尖瓣球囊分离术(percutaneousballoonmitralvalvuloplasty,PBMV)为代表的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引入我国已20余年,迄今在我国完成了二尖瓣球囊分离术数万例,经历了兴起、繁荣到归于理性的过程,目前已成为较为成熟的技术.......

    作者:曾智 刊期: 2009- 11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术期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患者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围术期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以VSD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1周内发生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CLBBB、CRBBB)、不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ILBBB、IRBBB)及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1、6个月及1、2、3、4、5年各随访1次,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各型心脏传导阻滞的恢复变化情况......

    作者:宋治远;李永华;柴虹;李华康;姚青;钟理;景涛;冉擘力;仝识非;刘建平 刊期: 2009- 1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