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1期文章
  • 西洛他唑通过Rb-p53-p21通路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增殖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西洛他唑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DMEM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不同浓度西洛他唑组(共5组,分别给予1.0×10-7、2.5×10-7、5.0×10-7、7.5×10-7和1.0×10-6mol/L西洛他唑干预).细胞计数和四唑盐(MTT)比色试验分析西洛他唑对VSMC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细胞周期分......

    作者:王守力;黄明方;孙飞;殷召;陈力量;冯国斌 刊期: 2013- 01

  • 肺高血压与铁代谢异常

    近年来诸多研究者就肺高血压发病机制,病理进程及药物治疗靶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11年欧洲三个独立的实验室先后报道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IPAH)人群中出现铁缺乏、铁代谢紊乱,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另外有研究发现,健康受试者静脉补充铁剂后可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肺动脉收缩压升高.铁代谢可能在肺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李莹;李晓晖;袁洪 刊期: 2013- 01

  • 体检职工血尿酸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体检职工的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安排某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不含家属)21700名进行体检,其中实际体检职工16416名,符合研究要求且资料完整者14044名.体检内容包含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专用体检记录软件录入体检者资料,体检结束后导出数据,分析UA水平、分布特征及UA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危险因素.结果体检职工HUA的患病......

    作者:钱德富;樊国丽;陈平;贺大春;范敬东;冯驰;朱谱国;周子华;廖玉华 刊期: 2013- 01

  • 2012美国心脏协会遗传学与心血管疾病政策声明解读

    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完成和高通量基因检测方法学的应用,人们对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初依赖于疾病家族史,发展到近利用基因分型、特定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进行疾病遗传学评估,对临床医学产生影响.同时,基因遗传学新技术也带来道德、伦理和法律方面的一系列新问题.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遗传基因检测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现状,我们解读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有......

    作者:洪葵;浦介麟 刊期: 2013- 01

  • 瞬时无波形比值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

    介入治疗早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自从1966年Proudfit等[1-2]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相关研究以来,冠状动脉造影被视为诊断冠心病检查的金标准[3-4].然而1995年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症状存在矛盾[4].在冠心病多支病变中,冠状动脉造影经常会低估或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5].这些都提示目前的临床实践已非简单地针对血管解剖结构作器质性评价,透过各种所见即所得的检查结果做......

    作者:丁诚;吴永健 刊期: 2013- 01

  • 治疗长QT综合征普萘洛尔的效果优于美托洛尔

    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严重者可发生致心律失常性晕厥和猝死,其标志性特征为表现在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的心脏复极异常.因为绝大多数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的触发因素是交感神经活性的突然增加,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β受体阻滞剂一直是治疗LQTS重要的措施.......

    作者:李翠兰;刘文玲;张莉;严干新;胡大一 刊期: 2013- 01

  • 鞘中鞘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评价鞘中鞘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左心室电极导线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成功置入CRT或CRT-D患者.对42例患者无冠状静脉解剖变异未应用鞘中鞘技术置入左心室电极(A组),21例患者存在冠状静脉解剖变异未应用鞘中鞘技术(B组)和23例患者存在冠状静脉解剖变异应用鞘中鞘技术(C组)置入左心室电极的总的手术操作时间、左心室电极置入时间、X线......

    作者:李耀东;李晋新;周贤惠;汤宝鹏;张宇;张疆华 刊期: 2013- 01

  • 理解医学人文内涵促进心血管医学科学发展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资源调配与利益调整两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要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充分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理清医学和医生职业的价值体系、医学的目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近30年,心血管医学在诊疗技术上有了长足发展.就技术而论,水平与规模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要在未来促进心血管医学的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应坚守三个不变,推动三方面的转折.......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3- 0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