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10期文章
  • 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入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因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Ⅱ(TASCⅡ)C或D型病变、Fontaine分期≥Ⅱb期且踝肱指数<0.9而行腔内治疗的连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腔内治疗的效果.结果TASCⅡC型39例,TASCⅡD型75例;Fontaine分期Ⅱb期78例,Ⅲ期3......

    作者:魏文娟;董徽;蒋雄京;彭猛;李彬;邹玉宝;关婷;张慧敏;吴海英 刊期: 2014- 10

  • β受体阻滞剂服用史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既往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北京安贞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入院的发病12h内行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入院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1个月,共257例)和非β受体阻滞剂组(入院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1个月或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

    作者:王锦纹;陈韵岱;王长华;朱小玲 刊期: 2014- 10

  • 学习和遵循共识 做好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综合防治

    我国首部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1](以下简称共识)在本期发表.该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心力衰竭学组实施完成.近年来,IE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少见病转变为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IE的临床表现和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也有显著改变,不典型病例居大多数,过去少见的、高度耐药的病原体感染已成为常态.经典的DUKE标准和传......

    作者:李新立;黄峻;杨杰孚 刊期: 2014- 10

  • 纪念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30周年:历史和发展

    我国开展首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迄今已有30年.在“而立”之年回顾来路、展望未来,对于这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并造福更多患者应该不无裨益.一、30年的发展历程PCI在我国发展的第1个10年,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的年代.......

    作者:霍勇;刘兆平 刊期: 2014- 10

  • 心肺运动试验的实验室和设备要求及其临床实施难点的质量控制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exercisetesting,CPET)是将患者从静息到运动至大极限状态及恢复期的心电、血压、呼吸、气体交换、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和分析计算,用以定量评估患者整体功能状态,评估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与运动康复,判断重症患者预后,以及预测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危机事件.作为重要的人体整体功能学检测方法,CPET已在国外广泛开展50余年,但在我国却是举步维艰......

    作者:孙兴国;胡大一 刊期: 2014- 10

  • 为什么今天钢铁炼不成?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的李铁一老师是我国影像学界的著名专家,我早闻其名,一直心存敬佩.但真正知其医德医术之高,今年始有切身体会.我的一位亲属在某家名牌大学附属医院常规年度体检,肺部CT示有阴影,门诊医师的诊断是肺部肿瘤不能除外,可考虑:(1)半年后复查;(2)活检;(3)手术探查.患者和家属极为焦虑,几近崩溃.自觉无力选择3个可能之一,而求助于我.我首先想到李铁一老师.李教授仔细问病史和症状,认......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4- 10

  •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感染性心内膜(infectiveendocantitis,IE)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受损的心瓣膜内膜上可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瓣膜内皮损伤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赘生物;菌血症时血液中的细菌黏附于赘生物并在其中繁殖[1-2];病原菌与瓣膜基质分子蛋白及血小板相互作用等.近十多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增加,人工心瓣膜置换术、植入器械术以及各种血管内检查操作的增加,IE呈显......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刊期: 2014- 10

  • 三尖瓣赘生物清除术后、反复发热

    病历摘要患者男,43岁.因三尖瓣赘生物清除术后11年,反复发热6年入院.2000年8月因畏寒、发热、咳嗽、左胸痛在本院住院治疗,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三尖瓣隔瓣赘生物形成,胸部CT提示两下肺感染(右侧为主),3次血培养阴性.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在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法控制体温的情况下,于2000年12月4日行赘生物摘除、病灶清创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术中发现三尖瓣前、隔瓣交界处有一大小约4.0......

    作者:蔡思宇;张淑芳;项美香;王建安 刊期: 2014- 10

  • 穿刺心尖圈套器固定法辅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穿刺心尖圈套器固定法辅助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健康实验山羊5只,开腹后分离和穿刺腹主动脉.经穿刺口送加硬导丝至左心室,沿加硬导丝经腹主动脉将带瓣膜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送至降主动脉.小切口开胸暴露心尖,直视下穿刺心尖部,J形导丝经左心室-升主动脉送至降主动脉.沿J形导丝送入5F多功能导管和圈套器至降主动脉.操作圈套器,套住并固定支架输送装置头端.前送支架输送装置......

    作者:陈翔;朱玉峰;谭洪文;张志钢;张本;王飞宇;储国俊;沈雳;马丽萍 刊期: 2014- 1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