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化疗相关心脏毒性作用的临床防治及进展
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疾病,庞大的患病人群,迅猛的增长速度及其死亡率都使之成为医疗领域的沉重负担.尽管抗肿瘤药物的迅速普及与更新极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1],使癌症存活者数量增加30%[2],但随之而来的药物心脏毒性作用却越来越不可忽视.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经仅次于癌症本身,成为癌症存活者长期死亡率的第二大病因.尤其在老年癌症存活者中,其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而非癌症本身[3......
作者:林晖;左嵩;刘念;马长生 刊期: 2017- 11
-
天津市1999至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1999至2015年天津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统计天津市居民1999至2015年的AMI死亡率.天津市户籍人口信息来源于天津市公安局.分析AMI死亡率在1999至2015年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城乡之间分布的差异.结果(1)1999至2015年天津市AMI年龄标化死亡率为52.32/10万~48.6......
作者:王德征;张辉;徐忠良;张颖;宋桂德;薛晓丹;王冲;江国虹 刊期: 2017- 11
-
心房颤动与心房心肌病相互关系的新认识
临床实践中,心房颤动(房颤)十分常见,并且和卒中存在明确的关联.房颤的广泛流行和与之关联的卒中的发生,以及导管消融应用于房颤的治疗,而备受临床心脏电生理医生和学者关注.但房颤在很大程度上仅作为一种心律失常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忽视了其病理学基础.作为房颤病理生理机制的“房颤促发房颤”学说,近期越来越多的证据对此提出挑战和补充[1-2].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组织病理学、心脏磁共振证据以及卒中发生方面的数据......
作者:李延辉;李剑明 刊期: 2017- 11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显著增加卒中、心力衰竭和死亡风险,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住院率和医疗花费增加.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房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球房颤患者高达3.35亿,房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卒中和系统性栓塞是房颤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房颤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抗凝治疗预防卒中和系统性栓塞是房颤治疗的基石.新型口服抗凝药出现前,华法林是唯一有效的口服......
作者:王志尊;王伟;杜昕;汤日波;赵兴州;马长生 刊期: 2017- 11
-
干预左心耳预防卒中的争议及思考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卒中是其重要的危害之一.为了预防卒中,尤其是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常规使用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但频繁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药物与食物复杂的相互作用,出血的可能性及患者较低的依从性都限制了华法林的使用[1].新型口服抗凝药同样存在出血风险和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慎重用药的问题[2].有研究表明57%的瓣......
作者:于清华;张树龙 刊期: 2017- 11
-
高血压未来15年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40多年间,我国高血压防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既有负面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变化,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从5%左右上升到了25%左右,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从罕见、少见到常见;也有很多积极的变化,从只能在诊室测血压,到动态血压与家庭血压监测,从数量很少且不良反应较多的降压药物,到数量很多且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从急、危、重症常见到逐步减少等.展望未来,如果以15年......
作者:王继光 刊期: 2017- 11
-
左心房及肺静脉两种立体成像方法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左心房与肺静脉两种立体成像技术指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选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100例,分为直接成像组和间接成像组,两组患者均用CARTO三维系统进行标测指导消融.直接成像组(50例):术中穿刺房间隔,于左心房注入对比剂,同时行左心房、肺静脉造影旋转成像,重建其立体影像并导人实时的X线透视系统,便于环......
作者:田野;周松;殷跃辉;郑亚西;王荣品;刘晓桥;刘志琴;刘启方;刘微;庞军;蒋智;田龙海;黄晶;杨龙 刊期: 2017- 11
-
心房颤动无痛化消融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止痛镇静与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按顺序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498例心房颤动患者,其中全身麻醉组220例,止痛镇静组278例.于术后1、3、6、9、12个月定期随访,出现心悸、胸闷症状时,立即于门诊行心电图检查.主要终点事件:术后3个月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的>30s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
作者:许俊杰;高连君;常栋;肖宪杰;张荣峰;林静;赵子明;张颢;夏云龙;尹晓盟;杨延宗 刊期: 2017- 11
-
左心耳体积对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左心耳体积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首次并成功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2例(阵发性房颤40例,持续性房颤22例),术前行心脏增强CT检查测定左心耳体积,采取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必要时增加线性消融或复杂碎裂电位消融.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动态心电图.......
作者:郑桂安;林春艺;翁兰;陈建东 刊期: 2017- 11
动态资讯
- 1 老年和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和心理分析
- 2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低钠血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 3 阵发性房性与室性双重心动过速一例
- 4 重叠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瘤一例
- 5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与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探讨
- 6 超声心动图诊断巨大主动脉左室隧道一例
- 7 药物相关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性别差异的离子通道研究
- 8 空腹血糖正常的住院高血压患者的糖耐量调查分析
- 9 缺血预适应改善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通过蛋白激酶A通路减轻心肌水肿有关
- 10 心内膜心肌活检439例次的安全性分析
- 11 雷帕霉素防治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 12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Ⅷ在血管衰老和血管疾病重塑中的作用
- 13 心肌桥和心肌桥近端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 15 急性心肌梗死二次误诊为肺部感染一例
- 16 采用新型成角蘑菇伞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 17 介入治疗非S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1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解剖性室壁瘤的多重危险因素分析
- 19 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心电图特征波新认识——附罕见粗大Epsilon波二例
- 20 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