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第4期文章
  •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1],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使用有效抑制了支架置入部位新生内皮的过度增殖[2].然而,抗内膜增殖药物的使用在抑制内膜增殖的同时,会导致受损内皮延迟愈合[3].多种因素可导致晚期支架失败,包括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neoatherosclerosis,ISNA)、内皮延迟愈合、局部过敏反应、支架贴壁不......

    作者:高磊;曹丰;陈韵岱 刊期: 2017- 04

  • 琥珀酸美托洛尔早期干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兔心脏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早期干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兔心脏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其磷酸化(p-Cx43)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体重作为区组标志,将24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n=6)、早期干预组(n=6)、常规干预组(n=6)和心肌梗死组(n=6).早期干预组、常规干预组和心肌梗死组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操作相同.早期干预组和......

    作者:周密;卢青;蒋桔泉;陈志楠;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丁世芳 刊期: 2017- 04

  • 性别和年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10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为住院期间任何原因的死亡;次要终点为复合终点事件,包括住院期间死亡、新发卒中或再发心肌梗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期间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作者:申倩南;王东侠;翟恒博;董志超;刘俊;张波 刊期: 2017- 04

  •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肾损害的作用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心肾损伤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临床注册研究,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行PPCI的STEMI患者25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TEMI患者分为处理组(123例)和对照组(128例).处理组先行IPC(在梗死相关动脉开通......

    作者:王赟赟;李彤;刘迎午;刘博江;胡晓旻;王禹;高文卿;吴鹏;黄雷;李鑫;彭文近;宁萌 刊期: 2017- 04

  • 无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碎裂QRS波的关系

    目的探讨无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与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连续纳入的无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的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238例.按照Rentrop分级法评估CCC,将患者分为CCC不良组(0和1级,58例)和CCC良好组(2和3级,180例).碎裂QRS波定义为至少两个......

    作者:顾行军;单守杰;刘志忠;金国珍;胡作英;朱琳琳;张娟 刊期: 2017- 04

  • 心脏组织工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负担.在发展中国家,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影响也逐年增大[1].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是心血管疾病中病情危重且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引起我国乃至全球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

    作者:路英进;丁彦春 刊期: 2017- 04

  • 关注生命早期心血管病风险暴露及初始预防

    我国卫生资源的投入大多用于疾病发生之后、复发和终末阶段.初始预防(primordialprevention),又称为零级预防,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发展的疾病预防新理念.其理论基础是通过人群干预,预防整个社会危险因素的流行,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终极目标[1-2].......

    作者:李玉明;杨宁 刊期: 2017- 04

  •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血管钙化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冠状动脉钙化可导致冠状动脉顺应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损[1].临床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能够预测心肌梗死和突发冠状动脉事件死亡的风险[2].无论在普通人群,还是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出现均提示预后不佳[3].目前研究表明许多因素都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病过程,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至今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仍缺乏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

    作者:周玉杰;吴思婧;柴萌 刊期: 2017- 04

  • 办好支架人生俱乐部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心脏联盟发起的办好支架人生俱乐部活动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热烈响应,很快在全国推广起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心血管疾病的两个主动和有效互动,即由全国已成立的心脏预防康复中心主动为接受支架治疗患者提供全面和全程的管理服务和关爱,落实“五个处方”和长期随访.......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7- 04

  • 继往开来 砥砺前行: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17年2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中华医学会刘雁飞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姜永茂社长、魏均民总编辑、刘冰副社长,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本刊总编辑、副总编辑、编委和通讯编委,共计1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卢全;干岭 刊期: 2017- 04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