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构成变化
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可造成糖代谢异常,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展,使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FFA内含有多种成分,冠心病以及合并血糖异常时FFA各成分变化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FFA成分的构成特点.......
作者:卢成志;田浩明;张欣;韩俗;杨波;张祥迅 刊期: 2007- 09
-
北京住院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治疗达标情况的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市三级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通过超声诊断技术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参数,并对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的危险因素及疾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分析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06例,平均年龄63.78岁,平均血压145.97/84.23mmHg(1mmHg=0.133kPa).75.5......
作者:孙宁玲;王鸿懿 刊期: 2007- 09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变化
目的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Western印迹法,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电流及Kv1.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12例ACS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电流记录方法,记录淋巴细胞膜Kv的电流密度.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Kv1.3蛋白的表达.结果ACS患者淋巴细胞Kv的电流密度为(269±94)pA/pF,明......
作者:郭丽芬;张存泰;吴杰;刘念;孙莉萍;刘俊;马金 刊期: 2007- 09
-
氨氯地平和硫氮革酮缓释片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动脉弹性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
联合降压治疗能使靶器官能得到更多保护,因而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国外研究发现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显著降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1].本研究旨在研究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硫氮革酮缓释片联合治疗对控制血压、改善动脉弹性功能、保护肾功能是否有协同作用.......
作者:彭峰;林金秀;吴雅芳;林建珍;杨霞 刊期: 2007- 09
-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74例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组)、395例急性胸痛者(急性胸痛组,包括急诊ACS患者133例与随诊胸痛患者262例)和68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PCI组)血清或血浆IMA......
作者:沈晓丽;邢超;韩莉莉;林粼;林立芳;邓玉莲;浦晓东;胡锡衷 刊期: 2007- 09
-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十年间急诊室和住院患者发作心室颤动的临床分析
本研究回顾总结了本院患者在急诊就诊到入院治疗期间发生心室颤动(室颤)的临床特征,意图寻找到影响这种严重心律失常的可逆性危险因素,进而有助于降低院内室颤的发生率.......
作者:王靖;华伟;王方正;张澍;浦介麟;陈柯萍;朱俊;杨艳敏 刊期: 2007- 09
-
动脉内注入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内皮快速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自体内皮祖细胞(EPC)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修复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EBM-2+SingleQuots培养基培养,鉴定EPC表面标志,并标记.建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在动脉球囊损伤的即刻,将体外培养的自体EPC经损伤动脉缓慢注入动物体内.分别在手术后7、14天处死动物.检测损伤部位的内皮修复以及内膜增生情况,计算内膜中膜比值(I/M比值)并检测注入......
作者:王朗;江洪;朱丽华;温华知 刊期: 2007- 09
-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磁探针标记及体外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纳米磁探针三氧化二铁(Fe2O3)-多聚赖氨酸(PLL)复合物体外标记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磁共振(MR)对标记细胞成像.方法合成Fe2O3-PLL复合物.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筛选出EPCs,传代培养,Fe2O3-PLL标记祖细胞,普鲁士蓝染色、电子显微镜显示细胞内铁,四氮噻唑蓝(MTT)比色试验评价不同浓度Fe2O3-PLL标记EPCs后对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流式细胞......
作者:麦筱莉;滕皋军;马占龙;孙军辉;张宇;顾宁 刊期: 2007- 09
-
激活视黄醇类X受体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向树突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活核受体视黄醇类X受体(RXR)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经ox-LDL诱导48h后分化为树突样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M-H2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浓度.结果ox-LDL诱导48h后,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和激活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40、CD8......
作者:沈玲红;何奔;王彬尧;曾锦章;柴大军;周磊;胡刘华;卜军;王力 刊期: 2007- 09
-
ADAMTS-1与小鼠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ADAMTS-1(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withthrombospondintype1motifs)在急、慢性柯萨奇病毒B3(CVB3)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CVB3单次感染或重复增量感染Balb/c小鼠分别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n=20)及慢性病毒性心肌炎(n=25)模型,同期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等剂量不含病毒的E......
作者:申锷;陈瑞珍;杨英珍;郭棋;虞勇;邹云增;陈灏珠 刊期: 2007- 09
动态资讯
- 1 起源于左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治疗
- 2 中国人群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 3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背向散射评价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
- 4 兄弟二人同患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 5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参与缺血组织血管再生及时相关系
- 6 动脉内注入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内皮快速修复的实验研究
- 7 缝隙连接阻滞剂Heptanol对缺血介导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8 D3多巴胺受体基因敲除小鼠高血压产生机制的探讨
- 9 高胆固醇血症对心脏电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
- 10 模拟缺血再灌注对窦房结细胞自发性动作电位的影响及Pinacidil的干预作用
- 11 系统性硬化症心脏受累61例临床分析
- 12
- 13 缬沙坦与U0126对大鼠心房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40重构的影响
- 14 心血管核医学显像与CT的辐射安全性
- 15 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与裸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比较
- 16 经颈内静脉封堵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的膜部室间隔缺损一例
- 17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人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
- 18 早期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的影响
- 19 两种不同形态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
- 20 哇巴因引起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