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7期文章
  • 替罗非班诱发急性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患者男性,61岁,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急诊入院.口服氯吡格雷300mg、拜阿司匹林100mg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中段90%局限性狭窄,予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后.支架处出现急性血栓,立即用高压球囊再次扩张,并以替罗非班(5mg/100ml,武汉远大制药生产,批号070601)0.6mg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继而以0.14μg·kg-1·min-1静滴维持.血栓消失后加用依诺肝素40mg皮下注射.在......

    作者:WANG Hu-lin;司良毅;XU Qiang;王璋;苏勇 刊期: 2008- 07

  • 小RNA在心血管相关疾病中的功能研究及应用前景

    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大约为22nt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在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miRNA通过与靶mRNA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region,3'-UTR)互补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或直接降解靶mRNA,在生物体的物质代谢、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与凋亡、发育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大约有5000余种miRNA被发......

    作者:张新波;CHEN Bao-sheng 刊期: 2008- 07

  •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室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下降而左心室壁厚度正常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1].DCM的年发病率约为5~8/10万人[1],患病率约36.5/10万人[2],是心力衰竭的第3位原因,是心脏移植的第1位原因[1].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dilatedcardiomyopathy,IDCM)是排除冠心病、瓣膜病及心包疾病等明确导致心功能下降的病因后出现的病因不明的D......

    作者:徐磊;SUN Ai-jun;葛均波 刊期: 2008- 07

  • 体质指数与腰围指标联合应用对心血管病危险的预测作用

    目的分析和评价在体质指数(BMI)分层基础上,增加腰围指标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作用以及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作用.方法以1992年建立的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35~64岁共30378人数据为依据,在基线BMI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加入腰围指标对心血管病代谢因素的检出作用以及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作用.诊断标准分别参照中的BMI切点和中的腹部肥胖切点.结果(1)联合应用BMI和......

    作者:王薇;赵冬;孙佳艺;LIU Jing;刘军;秦兰萍;吴兆苏 刊期: 2008- 07

  • 转变理念做实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750万,在每3个死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居死因的首位.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2500万,其中的1900万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冠心病和卒中同样是居于首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4倍,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作者: 刊期: 2008- 07

  • 阿司匹林在几种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花生四烯酸途径中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抗血栓的作用.阿司匹林早在1897年发明时是作为解热镇痛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随后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发现该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逐渐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叶益聪;张抒扬 刊期: 2008- 07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电压门控性Kv1.3钾通道数量增加

    目的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CD4+CD28nullT淋巴细胞Kv1.3钾通道的数量是否增加,探讨CD4+CD28nullT淋巴细胞上Kv1.3钾通道的表达.方法选择17例ACS患者,1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运用荧光染色标记及膜片钳技术检测单个T淋巴细胞(CD4+CD28nullT淋巴细胞和CD4+CD28+T淋巴细胞)上Kv1.3钾通道的数量,比较K......

    作者:HUANG Shen;唐家荣;ZHANG Cun-tai;孙莉萍;GUO Li-fen;孙萌 刊期: 2008- 07

  • 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早发冠心病患者、非早发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早发冠心病与非早发冠心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危险因素较少(2.50±1.28比2.76±1.43,P......

    作者:DAI Yu-xiang;张抒扬;田然;CHEN Lian-feng;朱文玲 刊期: 2008- 07

  •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004-2005年北京及沈阳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初步估计和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426例,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因素,为每位患者匹配健康对照1例.结果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终纳入了8个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大量吸烟、糖尿病史、......

    作者:武东;HUA Qi;贾三庆;LI Zhan-quan;赵秀丽;SUN Ying-xian;胡大一 刊期: 2008- 07

  • 心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心率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入选2003-2004年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ST段抬高AMI患者904例,根据入院时心率水平分为90次/min组,分别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死亡例数.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史、冠状动脉造影例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作者:王春梅;WU Xue-si;韩智红;ZHANG Qian 刊期: 2008- 07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