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第11期文章
  • 经导管闭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一例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未行外科手术治疗者,第一周的存活率仅50%,1个月存活率不到20%.外科手术后的住院死亡率也高达10%~60%[1].......

    作者:秦永文;赵仙先;李卫萍;郑兴;丁继军;徐荣良;曹江;毛红娟 刊期: 2003- 11

  • 介入操作导致外周小动脉穿孔二例的处理

    介入操作过程中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很难完全避免,出血、血管夹层、血管穿孔等均有一定的发生率,但我们术前有所预测,术中规范操作,动作轻柔,正确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大限度降低血管并发症及其所造成的生命危险.现报道二例外周小动脉穿孔的处理.......

    作者:陈明;洪涛;霍勇;高炜;李朋合 刊期: 2003- 11

  • 国人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预防再狭窄的初步经验--Sino-SIRIUS临床试验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国人自身冠状动脉第一次进行介入治疗的病变减少再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在2个中心进行的开放、前瞻性研究.入选标准包括对单一病变(2.5mm≤靶病变直径≤3.0mm)进行治疗,长度≤30mm,至少TIMI1级血流.排除标准包括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开口部病变、左室射血分数≤25%、完全闭塞病变(TIMI0级)以及分叉病变侧支直径≥2.5mm者.术后1、3和6个月进......

    作者:Sino-SIRIUS研究组 刊期: 2003- 11

  • 远端血管保护装置GuardWire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GuardWire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时应用的价值.方法连续观察48例AMI急诊介入治疗并应用了GuardWire的患者,记录术中心电图变化及血流情况等,分析该装置的操作、造影和手术成功率,以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0d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操作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远端球囊阻塞时间平均(8.1±6.8)min,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93.8%的患者吸引......

    作者:黄铮;陈红武;Osamu Katoh;Shigeru Nakamura 刊期: 2003- 11

  • 首次心肌梗死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长期预后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远期预后.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间在我院成功实施了择期PCI(≤6个月)的首次AMI患者503例进行了随访.随访到468例(93.0%),随访时间17~51个月,中位数28个月.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无心脏事件生存率,用Cox回归法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期内死亡3例......

    作者:杨跃进;罗彤;高润霖;陈纪林;乔树宾;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健;陈在嘉;宋蓉 刊期: 2003- 11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状动脉支架内新生内膜组织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180例冠心病患者,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定随访时的腔径减小,血管内超声测定支架内的平均新生内膜组织面积及其与支架横截面积之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人CMVIgG抗体.结果CMV感染率达51%.平均血管参考直径为(2.94±0.48)mm,支架置入使平均小腔内直径由(0.......

    作者:刘品明;张少玲;Francois Schiele;Nicolas Meneveau;Jean-Pierre Bassand 刊期: 2003- 11

  • 介入治疗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

    目的比较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6月我院心脏科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249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3~7d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血管重建术.随访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主要终点),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

    作者:杨震坤;沈卫峰;张建盛;张瑞岩;张宪;郑爱芳 刊期: 2003- 11

  • 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展望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史中,20世纪80年代可操作的(steerable)导引钢丝的应用,为许多严重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操作提供了方便;20世纪90年代初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推广,更进一步增加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尤其是高危冠心病患者)和临床疗效.......

    作者:沈卫峰 刊期: 2003- 11

  •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老年高血压病患病率已达38.2%~57.0%,因此如何防治老年高血压是医学界急需解决的课题.一、老年的定义......

    作者:刘国树 刊期: 2003- 11

  • 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表现Epsilon波一例

    患者男性,42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8年,加重5个月,于2002年3月1日入院.8年来反复发作心悸、胸闷,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自行消失.发作时无抽搐、晕厥及大小便失禁等表现.曾在外院就诊心电图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近5个月上述症状发作频繁,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入院.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

    作者:吴祥;蔡思宇 刊期: 200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