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创刊于1973年2月,目前为月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血管内科、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由100余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组成,由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本刊实行三级审稿、同行评议的审稿程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7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8/R

邮发代号: 2-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58
  • 国内刊号:11-214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8期文章
  •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静息心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G1165C、A145G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静息心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尖部听诊法记录700例健康受试者坐位静息心率.运用TaqMan等位基因分型技术,采用ABI7900基因检测平台,对受试者ADRB1基因A145G和G1165C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上述位点与静息心率之间的关系.结果ADRB1基因A145G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静息心率差异有......

    作者:王皓;刘洁琳;刘雅;王丽娟;李梅;牛秋丽;顾伟;王佐广;文杰 刊期: 2013- 08

  • 2004至2011年广东省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广东省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4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网34个协作医院确诊为CHD的年龄孕28周~1岁胎婴儿.病例组和对照组各2568例,采取1∶1配对,配对条件是性别相同、住地相同、出生时间前后相差3个月以内、无心脏缺陷的胎婴儿.收集胎婴儿父母在孕前和孕早期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合专业知识纳入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共线性诊断......

    作者:聂志强;欧艳秋;陈寄梅;刘小清;麦劲壮;高向民;吴勇;庄建 刊期: 2013- 08

  • 阿奇霉素的潜在致死性心律失常风险

    2013年3月1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向公众发布警示,称阿奇霉素能导致心脏电活动的异常改变,进而有可能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使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这篇通告是基于一项医学研究及另一项由制药公司所做的回顾性评估,这些研究指出阿奇霉素有潜在的致心脏电活动异常改变的风险.......

    作者:杨艳敏;胡大一;朱後;黄毕 刊期: 2013- 08

  • 经皮置入心室分隔装置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常见的病因仍然是缺血性心脏病.作为心肌损伤和随后瘢痕化的结果,心肌梗死后心脏发生病理性重构.特别是前壁心尖区更容易发生梗死后局部的显著扩张和室壁张力增大.左心室重构是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衰和不良结局的强预测因素之一[1-3].有研究显示心肌前壁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时生活质量差、频繁住院,平均生存期4.1年[4],年病死率12%~17%,多死于心原性猝死或左心室功能衰竭[5]......

    作者:黄雷;李彤;刘迎午 刊期: 2013- 08

  • 科学开展高血压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研究

    数学模型是较多地应用于理工科学研究的一类科研方法.医学统计学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数据)来建立临床所关心的变量和其他有关变量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模型(model).为了有别于医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这一概念,本文所述的模型概念特指数学模型.近20年来,随着大规模临床试验、药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的发展,在相关学科广博进步的基础上,数学模型研究报道逐渐在临床医学的血液系统疾病、神经......

    作者:吴瑛;李一石 刊期: 2013- 08

  • “PCI时代”的心肌保护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能成为新靶点吗?

    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代表的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挽救了大量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但存活的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因其虽可有效地实现血运重建,但存在再灌注损伤,缺血坏死后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对于非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引起的心力衰竭则无法通过PCI手段解决.因此,在PCI时代迫切需要明确心肌损伤及防治机制,寻求新的心肌保护策略.近年,以乙醛脱氢酶2(ALDH2)为代表的内源性心肌保护因子成为国......

    作者:孙爱军;葛均波 刊期: 2013- 08

  • 早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无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药物治疗时代,抑或是溶栓治疗时代,均有证据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降低心肌需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时间,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弱交感神经反应性和限制梗死范围的功能.当STEMI进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代,国内外指南仍一致推荐STEMI患者发病初24h内(除外某些特殊情况)及早口......

    作者:邵芸;陈漫天;张松;孟舒;李锦祥;张亚臣;沈成兴;李毅刚 刊期: 2013- 08

  • 番茄红素通过抑制细胞钙蛋白酶活化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C57BL/6乳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缺氧复氧加番茄红素组(L+H/R组).观察各组乳鼠心肌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胞浆的释放情况以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的变化,检测各组乳鼠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和......

    作者:岳荣川;胡厚祥;罗涛;李科;张双;徐磊 刊期: 2013- 08

  • 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联合药物后适应通过线粒体途径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能否模拟机械后适应发挥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后适应组(IP组)、乳酸组(乳酸60μl,Lac组)、低剂量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3μg/kg,Eda组)和乳酸+低剂量依达拉奉组(乳酸60μl+依达拉奉3μg/kg,Lac+Eda组)6组,每组18只.首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然后于再灌注即刻根据分组分别......

    作者:张国明;王禹;李晓燕;许琳;孙媛媛;李玉珍;刘丽凤 刊期: 2013- 08

  • 类法尼醇X受体拮抗剂可减轻高脂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类法尼醇X受体(FXR)拮抗剂对高脂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雄性ApoE-/-小鼠,分为3组:(1)标准ApoE-/-组(n=18):予标准鼠料喂养12周后建立心肌I/R模型;(2)高脂ApoE-/-组(n=22):予高脂鼠料(含1.25%胆固醇)喂养12周后建立心肌I/R模型;(3)高脂ApoE-/-+FXR拮......

    作者:童欢;单培仁;赵怡超;袁安彩;何清;幺天保;应小盈;卜军;何奔 刊期: 2013- 08